全球淨零排放浪潮與歐美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趨勢,讓淨零轉型已不再只是環保課題,更是攸關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經濟課題。在許多大企業紛紛踏上淨零減碳之際,對於資本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來說,該如何進行有效率的減碳?「2023年全球扣件產業論壇」邀請到舜倡發企業,以自身經驗分享中小企業如何成功導入ESG。
舜倡發企業董事長特助朱俊德表示:「過去我們減碳的模式是投入大量資本,這對企業主來說是不太友善的一件事,但若透過一些技術、發揮中小企業的特質,其實可以進行不一樣的減碳計畫。」他建議,不管是在面臨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或是美國CCA(清潔競爭法案)時,每家企業都必須先擬定自己的戰略時程表。然而,實際上該如何進行?
朱俊德指出,首先必須弄清楚扣件產業的碳排主要來源?朱俊德表示,中鋼盤元對於螺絲、螺帽製程所占比重相當高,其次,螺絲螺帽製程有80%以上的碳排量是來自台電,要減碳就必須仰賴供應電力的台電及中鋼,換言之,扣件產業在這方面能做的努力並不多。
但中小企業擁有幾大特質,包括:客製化產品多,故產品多樣化,分工製程多,所以運輸需求也會增加,此外,包裝需依照客戶要求製作等。因此,朱俊德認為,扣件業者可在技術上進行創新突破、減少包材使用或將包材改為更環保材質、降低運輸過程中的能源耗損,例如運用重量更輕的材質(像是低碳鋼材質)來減少碳排。
朱俊德指出,從台灣內陸出口,不管是運送到歐洲大陸或是美洲,運輸過程都超過幾百公里,若能減輕螺絲重量,就可為客戶減少更多碳排,至於在螺絲設計部分,他表示:「以我們公司在2011年設計得獎的一款螺絲產品為例,它在使用時能夠節省35%的電力,假設這個螺絲出口1350萬支,換算起來就等於省下一間公司的碳排了!」最後是包材的部分,必須要跟客戶溝通、一起努力,設定一個目標,例如每5年要減少多少比重的包裝耗材等。
如此一來,扣件業者在減碳的過程中,就可在不投入太多資本下、將利益最大化,換個角度來思考,CBAM或CCA其實都是為扣件業者帶來一個轉型的機會,讓政府及業界用更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去找出一條不一樣的產業永續之路。(周美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