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年中即將成立,儘管證交所表示,相關細節還在籌劃中,但減碳題材持續發酵,市場資金追捧碳權概念股,今天包括中華紙漿、正隆等造紙類股延續上週的漲勢,就連近來強攻新能源商機的台泥也受到資金青睞。
碳權交易政策利多激勵之下,造紙業翻身24號延續上週漲勢,華紙一度攻上漲停來到23.1元,另外正隆 、榮成 盤中股價漲幅達4%以上,新能源題材的台泥也受到資金青睞。
投顧分析師 錢冠州:「這個題材我認為,可能會走得滿久的,但是它不會是短線,就是馬上去做一個大幅揚升的部分。」
而華紙近日才宣布,5月起和4家連鎖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讓減碳走入日常生活。
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 陳瑞和(4/20):「沒有脫膜這個過程它就可以節省很多纖維回收的動力,那纖維回收比例也會非常高,我們對未來營業額大概有20%的一個佔有率,有一個期許。」
森林是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之一,而華紙原本造紙賺錢,不僅佔先天優勢,在兩岸植林逾3萬公頃,堪稱碳匯富豪,由於造林可扣抵碳權價值。根據金融市場數據供應商資料,歐盟碳權價格今年2月每公噸突破100歐元商機可觀,而台灣將成立的碳權交易所最快在今年中完成設立,將有助於讓想買碳權的人迅速找到彼此。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劉哲良:「它上架的第一種商品會是我們剛才講的,環保署過去所核發的這一些減量額度,然後它的本質是一種減量成效的認證,有森林有林地只代表說你有那個潛力,可以去跟核發碳權的單位申請碳權,但是你沒有去做這件事情之前,你沒有去申請之前你不會有。」
國內造紙業的最新布局,除了華紙在兩岸植林逾3萬公頃,正隆更是國內首家取得國際碳權交易資格的企業,已註冊7.9萬公噸碳權,可進行增量抵換交易;榮成則在中國大陸持續減碳改造生產設備,累積製程碳匯,帳上結餘未出售碳權約28萬噸,看好大陸解封拚經濟,碳權概念的未來商機也充滿想像空間。(記者徐詩涵、林家弘/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