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市場烏雲密布,大型銀行接連踩雷,造成投資人恐慌,專家建議此時更應該慎選標的,例如選擇追蹤標普500成長指數的ETF,因特殊的成長因子篩選機制,金融股的佔比極低,除了能挺過短期風暴,長期績效表現也跑贏大盤,在市場震盪之際,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
瑞信風暴席捲金融市場,造成投資人恐慌,專家建議此時可選擇,銀行股比重較低的投資標的,像是追蹤標普500成長指數的ETF,該指數會計算每檔成分股的,成長因子分數,包含營收成長、EPS成長,與股價 等三大篩選機制,讓金融股佔比僅來到約3%,比起S&P500指數的12%,明顯少了許多。
復華S&P500成長ETF經理人吳允翔:「金融股尤其在銀行板塊,因為在過去一年快速升息下,殖利率曲線倒掛,所以使得他們的基本面都不好,所以在這樣的成長因子篩選下,標普500成長指數,是完全沒有投資銀行股,這也是為什麼透過這個因子篩選,沒有投資在銀行股時,投資人今年度,可以在銀行暴雷的風險下,受傷比較小。」
適逢聯準會公布利率決策,升息循環已進入尾聲,統計在過去4次升息結束後,包含股票、債券與商品,等三大資產的平均績效,可以發現股票型的投資商品,在升息後三個月、六個月至一年,績效都是前段班的資優生,因此基金經理人建議,現在就是進場布局的好時點,且標普500成長指數,其實就是大盤的去蕪存菁2.0板,投資許多大型成長股,因此具備優異的抗跌能力,攤開長期績效表現,過去十年,標普500成長指數,不但跑贏大盤,績效更達257.6%。
復華S&P500成長ETF經理人吳允翔:「這檔標普500成長指數,ETF版本可以同時投資230檔標的,同時都是具有非常好的成長性,過去十年分年度來看,有七年是贏過標普500指數,如果是過去十年累積報酬率來看,應該是贏了標普500有40%。」
專家除了看好美國市場,運用ETF投資,也能更有效布局一籃子標的,只要用定期定額紀律投資,都能有穩健的報酬表現,只不過目前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仍在,投資人還是要做好風險控管!(記者周恬吏、黃彥彰/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