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天(22)發布最新經濟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為2.12%,與去年11月預測2.75%相比,下修0.63個百分點,去年第四季初步統計則為負的0.41%,主計處點出是由於歐美終端需求疲弱,衝擊需求面下滑,出口萎縮,以及產業持續進行庫存調整。而專家也點出台灣經濟長期要面臨的衝擊,還有新生人口下降,人口高齡化等,將使勞動力進一步萎縮,也是執政當局必須重視的課題。
保溫室裡,小嬰兒哇哇大哭,台灣去年全年的新生兒,不到14萬人,人口持續負成長,出生率年年創新低,也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示警,執政者應該以此警惕,將會是台灣經濟的長期風險。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勞動供給會有欠缺的問題,那可能未來的經濟發展,要倚賴國外的移工,那另外就是在需求面,等於說未來市場需求的規模,也會因此而減少,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會出現一個比較潛在的威脅。」
邱達生點出,勞動力萎縮,對台灣經濟產生的長期衝擊,從供給面到需求面環環相扣,而短期的經濟發展,則會受到基期,與終端需求疲弱影響,根據主計總處22號,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第四季GDP,較1月上修0.45個百分點,但仍為負的0.41%,去年全年GDP為2.45%,2023年GDP險些跌破2%,較去年11月預測,下修0.63個百分點來到2.12%。
主計總處主計長 朱澤民:「去年第四季隨著通膨,以及升息的壓力,抑低全球終端需求,加上中國大陸清零管控,干擾消費及生產活動,外需也明顯的下滑,按美元計價的商品,出口減了8.6%。」
台灣現階段面臨到,全球需求疲弱和通膨問題,而長遠的經濟發展,受到少子化所苦,鄰近的南韓也受到同樣的衝擊。
阿里郎新聞主播:「2022年韓國人口普查數據,錄得相關數據編制以來,非常顯著的下降,去年新生兒下滑至24萬9千人,但卻有37萬2800人死亡。」
南韓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月的90.7點跌至90.2點,更是連續9個月低於100,指標呈現「悲觀」,全球主要經濟體緊縮政策持續,衰退疑慮也還未消散,扮演供應鏈「螺絲釘」亞洲各國經濟體,想看見復甦,可能還要再等一等。(記者周恬吏、黃彥彰/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