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將設計融入生活鍋具 父子攜手創上億營收
新北八里這家代工超過二十年的鍋具廠,老闆汪宇洋將一生心力投注在鍋具製造,如今和兒子汪守毫攜手,打造一把獨步全球的「無塗層不沾鍋」。(記者余建宏/攝影)
▲新北八里這家代工超過二十年的鍋具廠,老闆汪宇洋將一生心力投注在鍋具製造,如今和兒子汪守毫攜手,打造一把獨步全球的「無塗層不沾鍋」。(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鍋具是每個家庭的必備品,然而國內市場競爭激烈,逼得許多鍋具大廠紛紛出走。新北八里有家二十多年的鍋具代工廠,老闆汪宇洋堅持把產線留在台灣,除了能親自控管製程,也與兒子汪守毫攜手打造一把創新的「無塗層不沾鍋」。汪守毫也很爭氣,二十出頭就創立鍋具品牌,將生活美學融入設計,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獎肯定,成功為家族事業錦上添花,締造上億營收!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我每次鍋子生產出來以後,或是新鍋子研發出來的時候,一定會用蛋或魚,去試這支鍋子的『不沾』功能好不好。」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煎到焦香,然後表皮酥脆,裡面水嫩水嫩的。其實這支鍋子,我們當初有設計過,底厚邊薄,所以你去煎蘿蔔糕,它不會燒焦。」

煎到微焦的蘿蔔糕,不只外皮酥脆,裡頭更要Q彈、鮮嫩,對汪家父子來說,一支不沾鍋要能名符其實,就得做到,任何容易沾黏的食材,都要經得起「不沾」的考驗。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我們開發這個產品,其實最大的動機,就是要做出一把符合大部分台灣人使用方式的鍋具。最主要是,它煎出來的東西,它的厚度、它的材質、它的工藝的關係,它可以煎出焦脆。」

結合市面上,不鏽鋼鍋與不沾鍋的優點,煎、煮、炒、炸一鍋包辦,還能用鐵鏟烹飪、鋼刷清潔,不用擔心會破壞鍋身,這是汪宇洋和汪守毫父子倆攜手打造的得意之作。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對父親的印象,比較多就是在工廠吧!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他的話,就很像是一個『人體工廠』的感覺。」

在汪守毫眼中,父親就像一間無所不能的「行動代工廠」,只要任何點子交到父親手中,他總有辦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行。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這個是鍋子生產前,鋁還沒熔成湯之前的鋁錠,它是一般的常溫是固態的,那我們接下來就是要用這個熔爐,透過高溫去融化這個鋁錠,讓它變成鋁湯。」

從原料選擇就願意砸重本,選用純度高、雜質少,但成本相對高昂的純鋁錠,只為換取多一層的食安保障,但如此一來,考驗就出現了。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我們的鍋子,是因為要用食用級的,就是你要烹調、你要加熱,不能有雜質,所以說我們挑選用A356鋁錠材料,它裡面的鉛、鉻,甚至說鋅、銅這一類的雜質含量很低,因為它純度高、雜質少,它流動性就差,那鋁湯的流動性差,它成型就會很困難。」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因為鋁錠裡面,它有一些氧化物在那邊,那當它熔融,氧化物不能進到成品裡面,要把它除掉,那就是『除渣』,要把那個渣除掉。」

既然成型困難,就靠製作方式來補強,他們採用工序更為複雜的重力鑄造,也就是靠人工,在重力作用下,將鋁湯瞬間壓模成型。一下子,鍋子毛胚就這樣出爐!但工作還沒結束,接下來細節的處理才是關鍵。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每一個鍋子都會注意,剛剛的除氣完整了沒有?或是說除渣完成了沒有?要是沒有完成的話,這裡面會有砂岩、凹孔,或者是說會有黑點、亮點,那就是除氣、除渣不完整這樣。」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裡面都要精修成這個光滑面,我們這邊用的比較先進一點,就是說跟外面比較不一樣,它必須用吸的,這鍋子它整個吸進去,模具裡面才能車。你看那個樣子,它是整個吸進去的,它沒有夾具,通常在外面車床一定要有夾具。」

在鍋具的世界裡,爸爸永遠是汪守毫的重要導師,任何疑難雜症,全都難不倒他。不過汪守毫並不是從小就對製鍋工藝有興趣,甚至做了幾個月就想逃離。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國中要升高中的時候,其實我那時候就已經很不想要讀書了,所以我爸就說,那你就可以看一下,以你現在的能力可以做些什麼?所以他就直接把我丟到工廠去,讓我去體驗一下工廠生活是什麼樣子,可能他是想讓我就是感受一下,他的辛苦是長怎麼樣子。但對我來說,感受到就是很無聊,就是會讓我做到很想睡,覺得自己的熱情,好像不是在這個地方。」

儘管如此,汪守毫高中讀鑄造科,大學念的是企業管理,出社會後,選擇到餐飲業磨練,恰巧這些經驗,都跟鍋子和品牌行銷脫不了關係。彷彿無形中,就是要帶著他回到原點。還好這一路上,總是有父親走在前頭,成為他最好的榜樣。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父親會花很多時間,去鑽研一些技術,花很多時間去開發產品,他會思考說,這個技術應該要怎麼做,或是用什麼樣的金屬材料去運用,可以有更好的表現?這是他可能最常做的事情。」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其實我本身就比較喜歡金屬材料這種變化,所以其實這二十多年來,我們只有做一件東西,就是『鍋子』。它裡面也有很多的製程的變化,或者是說後處理的變化,其實這個真的都是磨出來的。」

正因為這份精益求精的職人精神,汪宇洋經營的代工廠,全盛時期,曾一手打下半片江山,市面上將近五成的炒菜鍋,都出自於他的代工廠,但做著做著,總會希望親自打造,心目中的那把鍋子。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因為代工的部分,很容易會被其他的品牌給帶著走,我們必須去配合他們,但其實從我爸爸的內心到我自己,都有很多自己想要實踐的事情。只要我們自己沒有做品牌,我們就沒辦法被實踐。」

念頭萌生後,汪守毫把責任往肩上扛,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他,決定回家創業,另立鍋具品牌,在這條路上,跟著爸爸一起大膽做夢。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鍋子成形的時候是這個顏色、是金屬本色,那回台北以後呢,我們就會做一個硬質陽極的毛細孔細化的處理。那個處理,就是把這個本色的合金鍋子,放在零度到零下五度的陽極槽裡面,然後去強制氧化,用高電流、高電壓,去強制把合金的表面,全部氧化完成。」

這是鍋子完成前,最關鍵的精修步驟,也就是讓金屬表面,不再起任何化學作用,使得鍋子的表面硬度,幾乎能比不鏽鋼還要堅硬,這時外表就會細化到接近奈米等級的光滑程度,更奇妙的是,不用再另外塗層,就能達到「不沾鍋」的相同效果。

鍋具代工廠老闆 汪宇洋:「到目前為止,只有我們有突破到這個表面處理,所以說無塗層不沾鍋,它表面這種沒有鐵氟龍,然後沒有陶瓷塗料,用硬質氧化去細化金屬毛細孔這種動作的,只有我們在做的。」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 vs 設計師 Alice:「我自己覺得這邊的R角,好像可以再大一點,因為有時候其實裡面是有在裝東西的話,這邊承受的施力點,或手腕這裡,會有一點點吃力。」

不只技術走在業界之先,汪守毫也很有商業眼光,創立的品牌,更重視要將設計融入廚具用品,希望讓消費者買到的不只是品質,還有一份感受得到的生活美學。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因為其實漸漸地,大家對於生活的重視
越來越高了,連結越來越深的時候,都一定會更在意這個使用過程的感受,那感受從視覺一直到觸覺,其實都要講究。」

對於實用性與美感的講究,也讓他們的鍋子獲得國內外設計大獎肯定。但除了做鍋具,汪守毫也把市場擴大,開發多款保溫杯,用獨特設計傳遞溫暖。

鍋具品牌創辦人 汪守毫:「做品牌的時候,也漸漸發現其實,精緻化其實對品牌來說,比量化更重要。量化這件事情,其實比較容易被取代,那要怎麼不被取代?其實就是需要加入一些相對獨特的元素,例如設計,或是一些有藝術感的東西,無法被量化的東西,才有辦法被留下來。」

過去站在父親的肩膀上,汪守毫看見製鍋產業的博大精深,如今他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不只延續傳統五金的工藝價值,更創造了,生活用品的美好想像。

(記者蔣淮薇、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