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電、展示櫃,再到百貨櫥窗、車窗等透明顯示應用帶動消費商機,郭台銘的小金雞方略電子,研發出可捲式軟性螢幕,不僅厚度只有一張紙厚,還可以任意彎摺和捲曲,方略董事長丁景隆更看好,第三代軟性螢幕會是未來的關鍵技術。跟著我們的採訪團隊,一起直擊方略電子首度公開的可撓式mini LED生產線。
三隻手指頭輕輕滑一下,手機推開重達2公斤的書,螢幕瞬間放大到7.4吋,又或是內摺外翻 ,展開後就是一台平板,不論是可延展螢幕,還是摺疊螢幕,這種軟性顯示器,在手機上已經百家爭鳴,但您有看過可捲式的電視嗎?這家台灣新創方略電子來頭可不小,不僅是郭台銘的小金雞,還是群創和永齡基金會的轉投資,挾著富爸爸的優勢,研發出可撓式AM mini LED顯示器,究竟是如何把硬邦邦的螢幕變軟,帶您一探究竟。
非凡新聞記者 陳湘庭:「來自晶片廠的藍膜,上頭有5萬多顆的晶片,只要透過擴晶製程,再由身旁這台固晶機,將晶片取起放置在基板上,一塊LED的燈板就完成。」
紅色、綠色、藍色LED的3原色,設置在軟性基材上,透過這3種原色可混合出不同色彩的效果,而顯示器產業花了30年的時間,把人類工業史的第1代電子顯示器,也就是笨重的映像管,換成LCD或OLED等平面顯示器,再到現在第3代的可捲式螢幕,方略董事長丁景隆看好,軟性顯示器是未來的關鍵技術。
方略電子董事長 丁景隆:「如果說人們對於顯示器還需要什麼,一定是需要它變軟,因為變軟就容易攜帶,你要把它捲起來的話,LCD不能捲,但是你要把它捲起來,那就做小做成手機,OLED可以做,但是OLED不能做大,所以我們現在看這場產業革命很有趣。」
LCD產能競賽已經結束,現在是技術力的戰爭,對於下個世代顯示技術,LG押注在OLED上,但是OLED有尺寸限制和光衰的致命弱點,至於三星雖然推出QD-OLED要與LG的OLED抗衡,再加上三星也看到mini LED顯示器未來的趨勢,使得台廠只能用技術,作為求生最大武器,而這個武器,丁景隆認為就是mini LED。
方略電子董事長 丁景隆:「mini LED可以走比較快,先用mini LED把這個賽道鋪起來,那具體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先做商品化,就是我們現在眼前在努力的。」
丁景隆強調 ,mini LED技術堅持下去,就會變成 Micro LED,兩者最直觀的差異,就是LED晶體的顆粒大小,而mini LED就介於傳統LED與新型Micro LED間,製程良率比Micro LED高,且成本低、量產也比較容易,但相對的在體積上就較為厚重,加上mini LED是區域控光,因此免不了光暈效應與影像擴散的問題,至於Micro LED可自行發光,不須背光且省電,在戶外有陽光的環境下依然可清楚辨識,有望成為穿戴裝置最佳的顯示螢幕,但目前受到價格高昂以及技術上的瓶頸,最快要到2025年才能進入商業化階段,至於目前台灣micro LED廠,包含錼創、惠特、富采、億光等,都摩拳擦掌為未來的商機做足準備。
非凡新聞記者 陳湘庭:「可撓式面板絕對不只是韓廠的專利,而在我後方有超大110吋mini LED電視,他的側面就像是投影布幕這麼薄,厚度更只有一張紙這麼厚,當然不只有這樣,他還能像樂高一樣自由的拼貼以及組裝,而且他的螢幕也非常的軟Q,可以捲成圓柱體,來當作廣告用的顯示器。」
不論是在百貨櫥窗,還是自動販賣機或車窗等,透明顯示的應用帶動消費商機,而相較於OLED螢幕AM mini LED顯示器,正反兩面都不會發熱,還擁有高亮度及高飽和度,特別的是,還有柔光護眼功能。
方略電子董事長 丁景隆:「為了追求高畫質來跟OLED競爭,所以就導入mini LED,可是導入mini LED為了成本問題,他用脈衝式的調光,那脈衝式的調光,其實是對人的眼睛是有潛在的危害的。」
方略電子業務經理 林永銘:「那右邊粉色線是我們的直流式調光方式,根據你需要的畫面去做微調,達到你需要的亮度以及色彩飽和度。」
展望未來「第三代顯示器」,不僅只是一塊螢幕,將成為下一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等,跨越時代的革命性產品。(記者陳湘庭、林家弘/台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