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X事件引發投資人對加密幣的不信任,不僅市場交易量急凍,各地交易平台還發生擠兌,業者為安撫用戶,口頭宣示提供協助之外,也有平台出示PoA資金證明(Proof of Assets),試圖證明自己的真實資產價值。
近日三大台灣加密幣交易達成的共識之一,就是「將盡速提出由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的資產證明」,反映出用戶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區塊鏈專家指出,PoA是目前大多數加密交易平台想提出的證明,亦已有第三方區塊鏈分析公司提供鏈上資產儀表板工具,如Nansen Portifolio,用戶可以在網站裡看到各交易所與DeFi平台擁有的錢包地址與資產種類。但該平台目前搜集資料公開的全球交易平台不到30個,台灣沒有平台入列,且僅有不到600個加密幣價值可被計算。
此外,會計師也指出,如果要確切證明用戶存款是否都在交易所錢包內,實際上還需要採用「默克法(Merkle Approach)」來驗證公司的負債情況(Proof of Liabilities),需要第三方審計公司的背書,很多加密業者是做不到的,因為連FTX的實際負債都是資產的9倍,反映出加密幣市場的極高財務槓杆。
由於中央銀行、金管會對於加密幣的定位是高度投機的「虛擬商品」。至今金管會也以FTX為境外公司,沒有在台灣落地且聲報洗錢防制,不願意作出任何實際動作,目前FTX台灣受害人需透過部分NGO協會、區塊鏈聯盟提供的美方資訊,才能知道進度及需處理的下一步。
區塊鏈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官方監管機構的核可,加密幣交易商的PoA盤點數據,可能也僅能供做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期針對加密幣購買者、何時交易加密幣等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約40%的所有者是35歲以下的男性,此外有70%~80%的比特幣買家因「投機」而虧損。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說,投機者在加密貨幣崩盤後,不會造成財富重分配,而是會拖累一連串加密幣交易商倒閉。(陳碧芬/台北報導)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文章,追蹤FB、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