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緊張,過去台灣最熟悉的貿易型態,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外銷到美國"的三角貿易模式,已經漸漸被"直銷美國"給取代,外貿協會因此帶領產業國家隊,在美國首府舉行展覽,同時國內電動車業者,更直接前進底特律與美國車廠洽商,直接成為美國車廠的一級供應商。
不管是國務院次卿還是眾議院議長,來台必見張忠謀,對美國政壇商界來說,晶片就是台灣名片,但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認為,台灣的名片「可以有好多好多張」。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現在美國民眾一聽到台灣就想到說TSMC、TSMC,那我們要告訴美國民眾,告訴美國政府、美國社會,台灣不是只有半導體。」
從美國晶片法案到供應鏈評估報告,再到降低通膨法案,美國政府每一個行動,都是在擺脫紅色供應鏈 ,因此不只半導體,幾乎所有產業的全球貿易邏輯都可能改變。
台灣早已習慣的三角貿易,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外銷美國」面臨挑戰,現在美中大脫鉤時代,台灣直銷美國,是台商必須點滿的技能包。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美國下單、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然後再銷售到歐美或其他地區,這是模式是過去二三十全球化,而且是地緣政治相對太平的時代,到2022年的今天。我們現在所處的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跟過去的全球化的時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全球化時代,你最重視的是你的生產效率跟降低你的成本,但是現在在一個地緣政治主導的時代,每個國家考量的重點,是供應鏈的自主性、韌性,還有就是合作夥伴是不是可靠。」
當中國供應鏈對美國來說不再可靠,台灣業者就必須抓住轉單機會,將台灣產品與技術,直接擺到美國家門口,爭取直接成為美國市場的供應鏈。
但哪裡是家門口呢?黃志芳說,這次他率領83家國內廠商,直接把台灣形象展,辦在美國首府華盛頓商務部大樓的正對面。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我們舉辦形象展的地點,就在雷根大樓世貿中心,它是聯邦政府大樓,它就在美國商務部的正對面,所以商務部官員他只要走過馬路就到我們形象展的地點了。再過去就是白宮,旁邊就是華盛頓紀念碑。」
台灣形象展開幕時,美國商務部次長就到場演講,還和台灣經濟部長以及駐美大使公開合影,官式互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供應鏈重組時,看重彼此有沒有相同價值觀,組成台灣國家隊,更容易敲開美國大門。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我們這些業者如果個別去敲大車廠的門,可能人家也不一定會願意跟人家談 ,因為汽車工業體系非常嚴謹,從車廠OEM到一階供應商、二階、三階,很少公司能夠直接做到車廠的生意。與其讓業者單打獨鬥,我們把大家整合起來,就可以把力量發揮到最大,這個就是國家隊的實力,就是我們的角色。」
外貿協會甚至收錄了400多家國內業者,編好一本台灣智慧車生態的供應鏈型錄英文版,依照整車、零組件或通訊自駕類別,抓準美國電動車產業需求,終於跳過一級供應商,在底特律直接和美國通用福特等大廠面對面洽商。」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我們到通用汽車的時候,通用汽車將近十個高階主管 一起來跟我們參加會談,會談整個早上,然後再進行分組會談,這個就是在電動車時代我們用國家隊概念,可以跟車廠直接呈現完整實力,也可以創造更多我們業者跟車廠直接合作的機會。」
台灣形象展上,就展出搭載群創車用面板的凱迪拉克純電SUV LYRIQ,以及國產MIH平台的MODEL E電動車,另外包括5G通訊設備、醫療生技、智慧城市基礎建設、元宇宙,台灣都把軟硬體解決方案搬到美國人眼前。
美國商務部次長 Marisa Lago:「台美科技貿易投資合作架構,去年12月剛成立,目標鎖定在半導體、電動車、通訊科技、網路安全和能源產業。促成台美之間產業合作,拜登政府極力聚焦在擴大和深化台美夥伴關係。」
台美關係交織著政治與經濟產業,當供應鏈重組,要先看共享價值與國家安全,生意經就要多修國際政治這門功課。(記者張振驊、陳耀隆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