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互聯網時代來臨!全球發展再生能源之下,電力管理成為當務之急,太陽能光電業者獨創「電流、金流、資訊流」三合一應用平台,即時蒐集、分析數據,再計算出綠電比例和電費,目前系統應用在全台200多個案場,未來要發展儲能、售電以及綠電媒合方向。
金黃色的陽光,灑在一望無際的太陽能板,綠電趨勢下,大廠相繼宣示「RE100」,像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這樣的用電大戶,都要購買綠電,需求相當龐大,業者看準這點,從設計、建置到管理,打造一條龍營運服務。
非凡新聞記者 劉至柔:「我們現在來到位在雲林的地面型太陽能案場,業者在全台超過200個地方打造多元類型的案場,「總饋線容量」預計超過720MW。」
所有案場都裝上獨創監測系統,回傳所有數據,再對照「預測」和「實際」發電量,藉此調度儲能設備,更計算出綠電使用比例,最終預估電費,打造「電流、金流、資訊流」三合一太陽能應用平台。
能源業者董事長 王愍迪:「企業一般來講,它不只是需要綠電,它更重要的是,透過綠電,它可以對社會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我們包含幫企業去尋找綠電的建置場所,幫它把綠電的案場建置起來,後續的20年的營運。」
能源業者技術長 姜智昂:「我們最主要的這個技術的組成的話,會是物聯網的部分、大數據的部分,然後優化引擎,跟這個金融科技對接的這些部分。」
業者不只售電,還結合金融與綠電做公益。
能源業者董事長 王愍迪:「我們跟聯邦銀行這邊,合作用這個綠電的收入這邊,去發了一張所謂的「綠卡」,那就希望透過一般的消費,真正地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更聰明、更綠色的選擇。」
同時攜手國內多家業者合作,建立新里程碑。
能源業者董事長 王愍迪:「我們在台南學甲這邊,我們蓋了一個300MW的共用升壓站,那是一個漁電共生型案場的共用升壓站,這個共用升壓站事實上,它是跟4個不同的業者,現在在共同使用,所以他從一般的太陽能獨自建置、獨自使用的這個方式,變成是一個可以跟整個產業,共同使用、共同維運,共同去營運未來20年的這個共生的這個模式。」
綠電發展過程中,案場建置只是第一步,最頭戲在後續管理,以智慧化、資訊化,延伸影響力。
能源業者技術長 姜智昂:「我們就是把這個相關的,它獨有的一些配置,例如說太陽能板是多大,儲能設備的容量是多大,充電樁的功率,這些東西配置完了以後,然後按個鍵,(期望)能夠幫台灣去在各個角落去管理他們的能源場景,那在這種時候,有可能會是1000多個現場,一萬多個現場。」
能源業者董事長 王愍迪:「我們從2018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把我們自己本身蒐集的數據,各種分析並且應用我們的數據量,其實累積到一定規模之後,我們會經過的包含往儲能的、售電的,還有其他的綠電的媒合方向的話,進一步的開展下去,我認為電力網下一個這個階段,如果往智慧化的方向的時候,它會是下一個互聯網的產業。」
再生能源大趨勢,業者全副武裝,準備迎接能源電力互聯網時代。(記者劉至柔、黃名緒、連詩修/台北雲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