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布局全球,在俄亥俄州投入200億美元,建設大型晶圓製造基地,9號舉行動工典禮,未來將聘請3000名員工,計畫2025年投入營運。美國總統拜登出席現場,宣傳晶片法案通過的效益,並強調「美國製造」已經從口號化為實際行動。
美國總統 拜登:「俄亥俄州製造和美國製造,不再是口號,它正在發生!因為我已經簽署「晶片和科技法」,讓我們正在加速進展。」
美國晶片法案通過後,多家科技大廠都邁出重要的一步,像是英特爾早在先前就大手筆砸下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173億元,要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區,建立新晶圓廠,但在6月時一度延後動工,就是因為當時美國晶片法,尚未通過。而如今已生效的晶片法,可提撥520億美元獎勵半導體公司在美設廠,也讓英特爾再次上緊發條,舉行動工典禮。
英特爾執行長 基辛格:「哇!我們做到了!今天證明了公部門和民間企業,攜手合作的力量,我告訴你,晶片法案的通過,是世界大戰中最具開創性的工業政策立法,我們一起慶祝這一刻。」
英特爾將在占地1000英畝的土地上,興建兩座晶圓廠,而這項投資案最終規模,更上看1000億美元,目標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據點。基辛格表示俄州廠將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同時也宣布投入1770萬美元培育人才,這對製造業已經低迷數十年的俄州來說,無疑是注入一股新血。
外媒產業分析師:「美國希望提高製造業在供應中的製造比例,並再次成為最好的設計,不論是無人自駕車、精準農業新醫療設備,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確保晶圓生態系統留在美國。」
今年在製造業領域,宣布在美建廠或投資的專案高達數百項之多,根據市調機構顯示,更有高達92%的企業高層,抱持著積極回流的態度,在中國製造業務高層,有79%準備將部分業務,計劃在三年內遷回美國,還有15%則正在評估中。從川普到拜登都高喊"美國製造",現在企業正大量從海外回流,可望為美國經濟前景帶來正面效益。(記者陳湘庭、黃敬峰/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