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傳統產業都在尋求轉型,但在基隆有家七十年的老油廠,卻反其道而行,堅持用最傳統的「山東水洗式」製油法,提煉出滴滴精純的香油,只要點上幾滴,就能在料理中吃出白芝麻的淡雅清香,這就是讓許多基隆人驕傲的家鄉味。但老油廠過去幾度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還好有位愛打球的年輕人陸柏宇,在父親的推薦下,一腳踏進傳統產業,為老油廠注入新希望!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是陸柏宇,今年二十七歲,那我從小就喜歡打籃球,那我小學的夢想,就是可以打美國職籃!那我國中以後,就是可以打學生籃球聯賽。那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希望可以快快樂樂地打球就好!」
球場上,盡情揮灑汗水!這是八年級生陸柏宇,從小到大不變的熱情,也是存在於他血液裡的熱血DNA。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目前有跟以前的隊友們組了三支球隊,那三支球隊也都是以我們蔴油廠的名義來打(比賽)的,就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打籃球的人,也可以好好地做事!」
籃球人的主場,不只是在球場上,比賽結束後,陸柏宇要走的路,其實更廣。這位陽光大男孩,除了是三支球隊的靈魂人物,更身兼基隆七十年老字號蔴油品牌的接班人,這裡說的蔴油,其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香油,原料用的是「白芝麻」。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們把芝麻倒到水裡面洗了之後,我們會讓它可能剔除一些比較不好的材質,像是芝麻的葉子,或是其中有一些灰塵,或者是不完整的芝麻,那我們留下來的,就是最完整的芝麻。」
反覆過濾,去蕪存菁,留下芝麻的淡雅香氣,這間老油廠靠的就是,比別人多一道的洗滌程序。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這個是『山東水洗式』,那這是從大陸山東那裡傳過來的,也是我們從民國三十幾年,就一直使用這樣的方法到現在。在台灣比較普遍看到的是壓榨式的(製法),他們說冷壓(榨油),那跟我們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於,我們一開始會先用水洗。」
油廠第四代陸柏宇,年紀輕輕就能獨當一面,讓人以為,他從小就在製油人家長大。但其實他並非這間油廠的後代,而是命運的巧妙安排,讓他來到這裡。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過去就都是在基隆長大,我大學的時候考上(新北)淡水的淡江大學,那我主修是運輸管理學系,大學畢業以後我就到師大去讀運動管理學系(碩士)。在研究所的時候,有一天我爸就問我說,有這樣的機會可以來到我們這一個工廠來學習,我就決定好!我就來這裡學習看看。」
沒想到放下書本後,迎接柏宇的全是苦力活,因為洗好的白芝麻,還得再倒入熱氣翻騰的炒蔴機中,用大火慢慢炒出香氣。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師傅會透過一個湯匙,去把在炒蔴機裡面的芝麻拿出來看,他會透過它的色澤,可能會呈現比較暗紅色,那再把它磨碎以後,去聞它芝麻的香氣,我們有就是可能炒太久,出來一看全部都黑掉,那這一批芝麻就都不能用了。」
芝麻的熟度是否過頭,全靠師傅的經驗判斷。還好在柏宇身旁,有位重要左右手,替他解決油廠裡的疑難雜症。
蔴油廠師傅 秦昊崴:「當初也不了解說,我來這裡到底要做什麼,但是後來進來之後發現說,這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品牌,現在這個年代還有人要用這種費時費工費力的方式,去做出這個香油,那就代表說一定有它的好處,跟它能夠值得傳承的地方,所以我才願意在這裡學習跟傳承這個東西。(但他當初講什麼話說服你)你要不要來做香油?」
原來兩位年輕人,當初都沒想太多,就這樣懵懵懂懂,一腳踏入陌生領域。所幸在這裡,有位「退而不休」的大老闆,願意手把手地親自教學。
蔴油廠第二代 馬楊美愛:「我八十幾歲了,我還每一天來看他們,說這個不行!今天這個麻醬有點老了、會苦。(妳還會來盯工)對,盯工。」
她是油廠二代馬楊美愛,年輕時號稱基隆「蔴油西施」,早在六十年多前,跟著公公學習製油,但她笑說,如果早知道這麼辛苦,就不會輕易出嫁。
蔴油廠第二代 馬楊美愛:「從十九歲進門,我一進門一看,我呆了妳知道。跟他兒子認識,沒有來看過這個蔴油,一來一看,這麼辛苦啊妳看!都要進門灌(油)啦,進門要做(蔴油),還要做三頓飯,因為我公公他帶一些部隊來,其中有一個(部屬)是在家裡、在山東開了蔴油廠開好幾代了,他說他會做(蔴油),要不然吃什麼?民國三十幾年來(台灣)沒工作啊。」
阿嬤嘴裡雖然一再喊苦,但臉上總是掛滿笑容,因為她這輩子的心願,總算有了著落。
蔴油廠第二代 馬楊美愛:「那我就一直覺得這個蔴油,苦一點都要把它接下去!那我非常欣賞他(陸柏宇),也跟自己的孫子一樣,你看笑得多開心。」
儘管並非自己的兒孫,但兩人的互動,卻比任何人都還親近,尤其阿嬤當初很心疼,頂著碩士光環的陸柏宇,進到油廠做苦工,似乎有點「大材小用」。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覺得其實也不是說,讀到研究所或是讀到什麼博士,就做這邊就一定有什麼不合,我覺得就是秉持著一個認真做事的一個態度去學習。」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們炒完芝麻以後,用我們的石磨機,把它磨成芝麻醬。那我們最後會再將芝麻醬倒入我們的熱水,攪拌了之後混合以後,打到我們後面可以看到的搖鍋裡面,那我們透過油水分離的方式,水會被我們芝麻給吸收,那油就會浮上來。」
接下來,要經過三個多小時油渣分離,才能看見浮在鍋面上那層純淨香油。舀起後放入桶中,還得再沉澱三周,完整的製油工作,才算是大功告成。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可能會有很多人,會要我們去改變我們的做法,這樣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產量,然後可以有更好獲利,可是我們沒有完全地接受,那是因為我們要先確保,我們這樣子做了以後,我們這樣的味道不會改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家老油廠七十年來,堅持不擴廠也不量產,更不輕易改變做法,全都是為了守住滴滴精純且始終如一的「基隆味道」。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覺得這是一個回憶,就是每個人的家裡的那個味道,就是有些人的回憶,可能是聲音、可能是影像,那我覺得這一個油,對我們基隆人來講,就是用這個味道去做一個辨別,讓別人知道說,這個其實是來自基隆。」
也因為這份家鄉味,讓柏宇的人生走向新的岔路。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所以今天要送哪裡)它是一個四川成都的一種滷味麻辣燙,那它有使用我們的香油,也有使用我們的芝麻醬。」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 VS 麻辣燙店老闆 吳先生:「老闆,我送蔴油來了!這邊一桶蔴油、芝麻醬,然後跟一箱、再一箱這個。對!這就交給你了。好!謝謝。」
親自送貨到大街小巷,這家四川道地麻辣燙,對老字號香油情有獨鍾!因為要能吃出勾人味蕾的道地川味,絕對少不了畫龍點睛的這一「味」。
麻辣燙店老闆 吳先生:「主要負責口味的把關的是我老婆,那因為她是(中國)成都人,經過比較之後發現,蔴油廠的東西會比較能夠接近她的想法,它的清香跟它的柔和,這個我想大家都可以感覺得出來,那另外我們覺得,它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特點,就是它沒有那個『油耗味』。」
淋上一匙,再灑些白芝麻,為這碗濃郁番茄湯底,增添一番風味!另外還有老饕最愛的麻辣口味,搭配上濃郁芝麻醬汁,麻、辣、香多重滋味,讓人吃來讚不絕口!不過進到傳統產業後,柏宇並沒有因此忘記最初的夢想。
蔴油廠第四代 陸柏宇:「我不一定要在籃球圈裡面做事,才算是為籃球做事情。我可以譬如說,我有這個工廠,我可以用工廠的資源,或者是用工廠的油,去贊助一些打籃球的小朋友,或者是去辦一些比賽
用不同的方式,來去完成我可能,當初我想要做的事情。」
陸柏宇的製油奇幻旅程,或許才剛起步,但已讓這間七十年油廠,因著年輕人的有夢最美,跟著希望相隨。
(記者蔣淮薇、余建宏/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