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最前線直擊
連小費都漲! 加拿大"小費通膨"盛行引熱議
加拿大全國將近半數的人,花更多錢付小費,這種現象的新名詞「小費通膨」因此應運而生。
▲加拿大全國將近半數的人,花更多錢付小費,這種現象的新名詞「小費通膨」因此應運而生。
字級:
A+
A-

高通膨肆虐加拿大,不只物價飛漲,連餐廳小費也高不可攀,有餐廳甚至收取高達3成的小費,根據最新調查也顯示,加拿大全國將近半數的人,比起疫情前,花更多錢付小費,形容這種現象的新名詞「小費通膨」因此應運而生。

加拿大咖啡廳老闆Sean Baily:「小費多寡實際上取決於你享受到的服務品質,如果服務不佳,通常給10%小費,服務普通就給15%,如果服務品質卓越,會給20%甚至更多的小費。」

疫情前,加拿大人一般習慣付10%到20%的小費,但是,現在物價飛漲,連小費都水漲船高。

個人理財專家Barry Choi:「現在小費最少要付15%。」

投資理財專欄作家Bridget Casey:「15%到20%是正常水準,服務卓越的話,你會給超過20%甚至30%的小費。」

CBC NEWS主播:「物價高漲催生出一個新名詞,這個詞叫作『小費通膨』,加拿大人可能都很有感,餐館等場所的服務小費增加了,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在餐廳用餐的加拿大人,有將近半數表示,比起疫情前,他們付了更多小費。」

使用信用卡或行動支付時,螢幕上,甚至會直接顯示支付小費的建議比例,有的從15%起跳,甚至有餐廳收取高達30%的服務費。

個人理財專家Rubina Ahmed-Haq:「很多人對於那麼高的生活成本,已經感到不安,他們去雜貨店時付了更多錢,去加油站時他們也要付更多錢,原本只要留1.5加幣在桌上,但現在他們卻被要求給更多小費。」

有的民眾覺得小費收取比例高得嚇人,不過,也有民眾願意共體時艱。

餐廳老闆Katy Ingraham:「過去兩年半以來,只要財力許可,人們都更加慷慨,因為他們不希望這些店家消失,或是他們和店員有感情了。」

有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小費,是因為他們體認到,服務業缺工問題嚴重,只要服務好到讓客人想留才,就算小費增加,老顧客依然會買單。(記者陳念宜、林巧卿/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