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快速崛起,日常的食衣住行,都能透過手機支付完成,普及程度已經超越實體信用卡,成為時下民眾最喜愛的結帳工具。不過,科技不斷演進,慢慢衍伸出資訊安全問題,如果防護沒有做好,不僅會讓企業商業機密外洩,甚至可能會有國家機密安全的問題,因此政府積極精進資安防護,來確保國家有安全的網路環境。
手機逼一下,幾乎可以買任何商品,從網路商城到實體店面,都能使用行動支付,來搞定所有的消費付款,慢慢朝向無現金社會前進,根據國發會數據統計,2021年行動支付的普及率已經達到72.2%,每年穩定成長 5個百分點,期盼2025年可達到90%的目標。
無任所大使 林佳龍:「這樣的行動支付,應該大量的用在停車場裡面,我當台中市長的時候,我們在水湳智慧城,其實都是建構的,你車子一進來到出去,你根本不用接觸,你的所有的行動支付都可以進行,但問題來了,因為大家在創新的過程裡面,就有百家爭鳴,現在規模大了,而且成為必須,我們就要來進行整合。」
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也打敗了實體信用卡,成為消費者的最愛,根據資策會的調查,2021年台灣人對於行動支付的偏好度,從2020年37%成長到50%,而使用實體信用卡的比例,反而從35%降到26%,可見行動支付已經從科技趨勢,變成實實在在的生活日常,相對方便的科技產品,背後將衍伸出許多資訊安全問題,不過專家就建議,未來行動支付可以提供一些附加價值,讓民眾不只是購物消費,還能吸取新資訊。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 呂曜志:「我在刷了一個行動支付之後,他可以給我很多其他的商業資訊。雙軌並進,因為只要是安全,就必須要牽涉到備援,就說第一個你要把資料放在不同的地方,這兩個之間是互補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那萬一一個部分產生了安全之後,他可以馬上阻絕。」
行動支付成為日常,相繼而來的就是資安問題,像是國內大型企業,包含廣達、宏碁、台達電等,都曾經遭到勒索軟體攻擊,因此打造加密、偵測、過濾、阻絕等,全方位的安全網站,政府未來不僅要持續精進資安防護,也要讓消費者在使用科技產品便利的同時,能夠擁有安全的網路環境。(記者陳湘庭、黃彥彰/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