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廠轉觀光文創 二代盼創胡桃鉗榮景
台灣曾有段輝煌歷史,當木工產業發展全盛時期,埔里有上百間木工廠承接歐美、日國玩具代工訂單,尤其許多人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胡桃鉗士兵,也都是MIT台灣製造。(記者余建宏/攝影)
▲台灣曾有段輝煌歷史,當木工產業發展全盛時期,埔里有上百間木工廠承接歐美、日國玩具代工訂單,尤其許多人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胡桃鉗士兵,也都是MIT台灣製造。(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南投埔里不只好山好水,還曾是全球玩具的主要代工重鎮。許多人童年記憶中的「胡桃鉗士兵」,九成以上都是台灣製造。這家木工廠過去靠著精湛工法,成功擄獲歐美、日高端訂單,還曾到中國設廠,年收破億。但隨著產業競爭激烈,二代接手後回到台灣,將產品打造成客製化精緻路線,也把傳統木工廠轉型為觀光文創工房,讓埔里木工產業,再現往日風華。

妻子黃湘瑜正對孩子們說這段故事:「歡迎新來的國王小士兵,舞會開始!胡桃鉗國王想找金髮的洋娃娃跳舞,可是有誰擋住她了?『大象』,他就說:『你不准跟她說話』!」

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中,或許都對「胡桃鉗娃娃」並不陌生。它出現在童話故事書中,化身正義的使者,對抗惡勢力,但在南投埔里鎮,也有這麼一本訴說屬於埔里的「胡桃鉗」故事。

妻子黃湘瑜對小孩們說:「你看他在做什麼事情?餵他吃甘蔗,餵他吃甘蔗哦!鼠小妹說,哥哥們要幫我準備嫁妝,那胡桃鉗國王看看四周啊,這裡只有甘蔗啊!哪來的嫁妝?沒有別的東西啊,那我要去哪裡準備嫁妝,然後他就說,請張開嘴巴,國王說:『我...』國王還沒問完的時候,鼠二哥已經把甘蔗放到他的嘴裡。」

孩子們都聽得好入迷!原來這一本童話繪本,當初創作的起心動念,正是要紀念埔里有這麼一段「輝煌歷史」。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很多人其實不太知道,台灣過去埔里是(全球)兒童玩具的代工重鎮,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工廠都是做外銷,然後外銷的定義,其實就是說,我們工廠做完貨,在自己家的庭院,上貨櫃完就直接運到國外去了,所以根本沒有在台灣出現過,所以變成說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原來埔里過去就是一個聖誕小鎮。」

這位年輕的木工房老闆施文傑,從小見證著父親與兄弟,如何共同打下這一片「玩具」江山。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其實我有記憶以來,其實家裡就在做木工產業,因為我爸,因為他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當老闆,從十八歲就開始做生意,所以我從小是出生在那個三合院裡面,所以那時候父親他們是用三合院旁邊的一個鐵皮屋,就開始做木工產業的生意。」

施文傑和妹妹從小就在木堆中長大,折過紙盒,也貼過MIT標籤,清楚知道,這些銷往世界各地的胡桃鉗士兵,不只是台灣製造,背後還是由許許多多無名的工藝師,精雕細琢而成。

尤其經驗老道的師傅,一拿到刀具就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是將木頭拴緊緊,準備要用當年最傳統的車床技術,慢慢形塑出胡桃鉗的身體。正因為胡桃鉗,全是手工製作,要能滿足國外客戶需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無論是要寬或是窄,都難不倒師傅的巧手慧眼。才過一會兒,圓滾滾的木頭,已經成了胡桃鉗娃娃的雙手雙腳。

叔叔 施坤清:「大部分都百分之百,都做貿易商的(訂單),他拿什麼東西來,我們就做什麼東西。」

這位功夫了得的師傅,是老闆施文傑的叔叔,也是當年工廠裡最棒的「車床手」!任何設計圖拿到手,他都能依樣畫葫蘆,車出胡桃鉗的模樣,因為過去四十年來,就是他跟父親,一起征服海外大小訂單。

爸爸 施坤山:「因為當時我是,是跟我們的大哥,是在一個做家具廠,專門做內銷的家具,做完之後,我就找我的大哥說,我們回來要不要一起開工廠?他說可以。」

父親三兄弟從家具廠做起,磨出高水準的工匠手藝,也因此幾乎稱霸,歐美高端訂單,就連對產品吹毛求疵的日本客戶,都指定要由他們製作。

爸爸 施坤山:「當時做到最後,我們就是說有一個『北大千、南海山』,那時候我們就已經定了(木工地位),在台灣這邊(做)就名氣非常好,營業額我不知道,我一天能做大概一百萬,可能能做到一百萬台幣這樣。」

當時不只施家的木工廠名氣響叮噹,連整個埔里小鎮,都因為時代的推波助瀾,木工產業跟著蓬勃發展。

由於民國五零年代,埔里周邊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不只取得木材方便,在原物料價格上,又有競爭優勢,因此全盛時期,光是埔里鎮上,就有超過四百家木工廠,每一年可以為台灣賺進二十億元外匯產值。然而好景不常,國內林業政策轉變,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嚴重衝擊埔里木工產業,讓他們面臨了去留問題。

爸爸 施坤山:「最後慢慢客人,因為大陸開始起來了,客人就把這裡的單,稍微一直減,還有壓低價格,就逼我們要過去那邊(中國設廠)。」

收掉在埔里的光環,來到中國重新開始,靠著父親軍事教育,以及對品質的嚴格要求,才花幾年時間,上千人的工廠,不僅帶來上億元的營收,還能在當地打造一條龍的生產模式,但是打拚了大半輩子,總是希望有人能夠接棒傳承。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原本父親想讓這個工房,去做是想讓我的妹妹去承接這個產業。她原先在幼稚園當老師,然後想說不要當老師那麼辛苦,可不可以回來家裡去做一個產業?我們原先講好了,也可以這樣子去做,可是中途之間,妹妹有改變她的想法,那我們想說,既然我們已經把這規劃做下去,那我們也可不可以試著做看看。」

原本擔任網站設計師的施文傑,壓根兒也沒想過,會接下這一份從小做到怕的工作,但是好在年輕人腦袋動得快,既然木工技術,沒辦法做到精緻純熟,那就靠著自己的設計專長,建立精緻化的品牌形象。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看到我們另一個商品,是幸福窗花的音樂盒,然後這個商品,如果過去想做那麼多鏤空的設計的話,必須要做傳統的工具,叫線鋸機。」

不再需要手動切割,只要透過看不見的雷射光,就能精準切出更為精緻的聖誕花樣,還能因此設計出,更多元可愛的客製化商品。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看到過去木工師傅,在受傷的那個階段,我們就會去思考是說,那到底有沒有比較新的技術,可以去減少受傷的頻率,尤其是說過去工人那麼多,然後我們要去重新訓練一個工人,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他要花了很多時間。我們可不可以利用,回到設計層面去看,透過新的科技,是不是可以減少?譬如說第一個訓練工人的時間,第二個又可以增加安全性。」

木工廠二代拚轉型,就要做出產品區隔。相較於父親「慢工出細活」的手工年代,施文傑靠著自動化設備,將傳統木工廠,轉型為歷史與觀光兼具的文創工房。

妻子 黃湘瑜:「這是它(胡桃鉗)的底部對不對?好,這裡,這是它的底,先找出來,然後再兩條腿,兩條腿,把它插到這個上面。」

原本與木屑為伍的傳統工廠,現在都被孩子的笑聲包圍,成為他們童年裡,最快樂的手作天堂。施文傑除了要把這裡,打造成木工體驗基地,還要串聯當地業者,共同打造專屬於埔里的一條龍式木工事業。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埔里過去有四百多家的木工房,現在埔里本地只剩下不到十間的木工廠,而且大部分沒有第二代(銜接),所以在僅有的一個狀況下,我們希望過去在大陸的時候,工廠可能都是一條龍,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每個工廠的特色結合起來,去完成生產的這一件事情。」

傳統木工廠老闆 朱文勇:「目前跟他們合作覺得,前景當然是比較好!他們很會開發新的東西,前半段那個功夫我來處理,讓他們去組裝、讓他們有銷路。」

許多人或許會以為,施文傑是承接著上一代的榮耀繼續發光,但他卻說,父親那一輩的昔日榮景,早已劃下句點,不過與其感慨,他選擇走出自己的路,承先啟後。

木工房創辦人 施文傑:「傳承是一個很難的工作,就是說因為你都會希望,能夠做得比父親那一輩還要好,可是有時候,他們那一個時代,因為他們遇到一個很正確、很對的時代,然後遇到一個剛好世界正在繁榮、往上走的方向。可是到我們這個時代之後,遇到了更多世界上的危機,通膨的危機、戰爭的危機,那我們必須要在這裡面,去找到能夠走的一條路。與其說它是一種榮耀,但是我覺得它,父親的那個精神,我們必須要把它傳承下來。」

父親用生命寫下,近半世紀的輝煌歷史,施文傑用自己的方式,讓故事延續。希望讓埔里木工產業,因著老幹新芽的精神傳承,多了一些,被大家記住的機會。

(記者蔣淮薇、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廣告]休息一下,增值財富,也要投資健康喔↓↓↓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
跳過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