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聖手
土地再生蜂群自來 兄弟齊心共創夢田
苗栗西湖鄉龍洞村,是台灣有機栽培面積最大的村落。其中一家有機農場,靠著張家兄弟齊心,從零開始,打造一百多箱規模的「蜂」功偉業。(記者余建宏/攝影)
▲苗栗西湖鄉龍洞村,是台灣有機栽培面積最大的村落。其中一家有機農場,靠著張家兄弟齊心,從零開始,打造一百多箱規模的「蜂」功偉業。(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苗栗西湖的龍洞村,人口不到五百人,卻是台灣有機栽培面積最大的村落。幕後推手之一,就是在農會擔任農事指導員的張治榮。他和弟弟在這裡創了一片有機園,從兩甲地一路開疆闢土,成為六公頃大的生態園區。弟弟張家榮原本在上海經營婚紗產業,中年才「半路出家」從農,到底他們是如何熬過轉職陣痛期,從零開始,養出一百多箱規模的健康蜂群?帶您去一探究竟!

蜂農 張家榮:「要先把這個鬆開,因為現在的話,是我們第四次的蜂蜜採收期。你可以看,現在這邊都是蜂蜜,我們要把這個蜜採開來。」

養蜂八個月,等的就是這一刻!張家榮小心翼翼地取出槽片,在陽光照耀下,蜂槽裡不斷透出晶瑩剔透的金色光澤,這些是工蜂們,辛勤採蜜後,帶回來的豐碩結晶。

蜂農 張家榮:「像這個就是比較大箱的,它如果上面有結那個,白色的贅皮的話,表示它的蜂的那個量比較多,蜜的量比較多。」

光是這一整箱,就足以採到十公斤的蜜,但千萬別以為,採蜜過程輕而易舉,到蜜蜂家中取食物,理所當然,得先經過「主人」這一關。

蜂農 張家榮:「我們在抖動的時候,不能太騷動,太騷動牠就會亂飛,所以要輕!然後不能撞到,周圍的蜂箱,一撞到,牠會整群飛起來,就比較容易咬人,躁動牠就會咬人。」

張家榮與夥伴兩人一組,全身包緊緊,默契十足地,一人抖蜂、一人掃蜂,再迅速回片。如何不激怒上萬隻成群的工蜂?除了手腳要輕快俐落,取蜜前,還得時不時煙燻蜂箱,是穩定蜂群的不二法門。

經過機器高速旋轉,將蜜與蜂巢分離,再濾除雜質,甘甜帶點淡淡花香的新鮮蜂蜜,緩緩流出,叫旁人看了口水直流,連蜜蜂們都來搶食。

蜂農 張家榮:「像我們今年就有採到『芸香蜜』,『芸香蜜』的話,可能人家不知道什麼是『芸香蜜』。『芸香蜜』的話就是像柚子花、桶柑花、柳丁花、椪柑、茂谷。其實它是屬於那個季節的花,然後再帶一點野花,那我們就給它統稱成『芸香蜜』。」

養蜂人的願望,就是能養出健康旺盛的蜂群。張家榮之所以能辦到,靠的就是自家有機栽種,先把生態環境顧好,果樹自然就能開花結果。無論是自養的小蜜蜂,或戶外的大野蜂,都會成群結隊,跟著造訪。

蜂農 張家榮:「那我們想要做一個生態園區,蜜蜂是一個很高的指標,所以我們養蜂的話,初期的話,我們只是想讓果樹授粉,那一直養、一直養,然後箱數就越來越多,就變成一個產業。」

原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從原本只養三到四箱蜜蜂,一路翻倍,擴大到一百多箱,成為有機園區內,穩定成長的產業。但是養蜂多年來,怎麼可能沒有失敗的經驗?

蜂農 張家榮:「那早期我們都不曉得,然後用到那個甲殼素,結果甲殼素它是屬於,對蜜蜂是低度危害,那結果我噴下去,我整箱整片蜜蜂,就是掛掉了。」

慘痛經驗,讓張家榮開始跟其他農友集思廣益、一試再試,才終於研發出這款有效的「天然殺菌液」。

蜂農 張家榮:「我們會把這個稻殼,整個裝好之後,倒在這裡面,把它整個填滿。」

將稻殼悶燒後,可不能放過這裊裊炊煙!因為收集起來,靜待十二小時後,就能成為絕佳的物理性防治資材。

蜂農 張家榮:「我們平時整理蜂蜜的時候,就會用這個,然後它(木醋液)做殺菌,然後蜜蜂的話,噴這個下去,牠的安定性會比較高,牠就不會亂叮人,你看牠現在就沒有在叮我。」

至於燒盡後的稻殼,還能變成農民最愛的天然鉀肥,可以直接施撒在,植物根部周圍,既能降成本,又可將作物,循環再利用。

採訪這一天,意外跑出一位「不速之客」!原來是剛出生的松鼠寶寶,意外從樹梢掉落。這件小插曲,讓張家榮開心許久。

蜂農 張家榮:「野生的!你大概要去找你媽媽。不肯走耶!糟糕。」

心滿意足看著園區裡的一草一木,原來眼前這位手腳俐落的農家子弟,其實是「半路出家」。五年多前,他還是一位穿著西裝筆挺的婚紗攝影師。

蜂農 張家榮:「十九歲就進入這個行業,一直到我回台灣之後,從上海回來之後,才開始沒有再從事攝影這個行業,(做婚攝)也將近三十年了。那我拍過的新人,應該有上萬對。」

過去三十年,張家榮跟農業八竿子打不著。那是他在海外創業打拚的黃金時期,從一間婚紗店,慢慢拓展到三家。每天早出晚歸,步調比蜜蜂還要忙碌,直到榨乾他的生活品質,才讓這位「出走青年」,萌生了回家的念頭。

蜂農 張家榮:「空間要放好一點。」

曾經的大老闆,如今捲起袖子當農夫。第一個月,歷經全身都在痛的轉職「陣痛期」,好在頭過身就過,第二個月後,他說就像「脫胎換骨」,但沒想到,農事的「震撼教育」,還在後頭。

蜂農 張家榮:「最大的風險就是,開那個乘坐式割草機,一撞到蜂箱,牠整群飛上來!臉部就叮了,大概二、三十針,然後蜜蜂還跑到耳朵裡面去。很痛哦!然後我就冷靜下來,拿手機的那個照明,讓牠這樣跑出來。」

這些難忘經驗,讓張家榮的農業經驗值大增!但能幫助他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一位「及格」的農友,幕後推手,得歸功於這位「嚴師」。

仔細查看每一顆栗子南瓜,是否都照顧妥當。哥哥張治榮農會出身,不只擔任苗栗西湖的農事指導員,龍洞村能有現在的有機成效,一路以來,他出了不少力。

哥哥 張治榮:「像這個就做白工了,黃掉了,我們一樣有套袋,一樣有墊瓜墊,可是就沒有成果。這顆也是啊!這顆也是你看,整個都爛掉了。」

儘管一大早,張治榮當起「大蜜蜂」,替栗子南瓜「授粉」,但有機栽種下,病蟲害防不勝防,只要稍有不慎,心血就會付諸流水。但他寧願付出更多體力活,也不要使用化學農藥。

哥哥 張治榮:「農藥很好用,可是它的可怕的一點在哪裡?它是潛移默化,慢慢地,它殘留在你身上,你不知道。以前我小時候這邊,毛蟹路上都會踩到,現在就非常少,可是後來從我們開始做有機的時候,後來慢慢又螃蟹啦,一些溪裡面的小生物,像螢火蟲的話,就慢慢地又看到了。」

十年來如一日,張治榮對務農採取高標準,卻也時常成為兄弟倆,吵架的導火線。

蜂農 張家榮:「以前經常吵架,因為他是農業專業,然後我是攝影專業。我的觀念,因為攝影它是比較隨興的,但是農業是要很精準的,在農業你有一點點小細節,你沒有做好,可能說我們要防新天牛,紗網沒有包好,那有可能整棵樹,新天牛鑽下去就死掉,所以在農業的爭執上,是會滿多的。」

不過現在兄弟倆,越吵越有默契,且自家農場,因為弟弟的加入,變得更有規模。從面積兩公頃的傳統生產型農地,轉型為六公頃大的有機生態園區。

哥哥 張治榮:「現在(張家榮)慢慢上手了,各方面只要一點就通了,不用說一直耳提面命這樣子,做這麼多年當然有進步啦!」

終於獲得「嚴師」認可,已能獨當一面的張家榮,繼續善用過去創業經驗,努力為農產創造附加價值。

不斷冒出白色泡泡的,是蜂蜜梅子酵素正在「發酵」的證據。一大桶無添加,是張家釀了兩年的天然補品,隨著時間 越陳越香。慢慢倒入杯中,再加一顆酸甜脆梅,成了張家炎炎夏日,少不了的消暑聖品。

蜂農 張家榮:「因為我們這邊,你說它很山,也不是很山,但是它就是介於好像被人家忘記的地方。(但是你們現在也用有機,慢慢打響你們有機村的名號)對,就是我們有機十幾年,然後面積有在增加,表示說農場是往,正向的方向走。至少說你一些老農,他們有一些工作可以做,那我們就可以一直循環下去,在友善的經營循環下去。」

哥哥 張治榮:「像以前那個潘越雲有唱的《夢田》有沒有?留下一顆種子,像我的想法,種地、種田、種健康,耕作好的環境給下一代。」

張家兄弟齊心,實踐有機村願景。他們不求年年豐收,只盼能為下一代,留下一片美好「夢田」。

(記者蔣淮薇、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