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推升海運運價,也反應在長約以及現貨價上,隨著貨櫃換約潮到來,就有貨主簽定「高長約運費」來「搶艙」現象。承攬業者就表示,今年談換約困難重重,不只是美國線至少上漲1.5倍以上,歐洲線也上漲1倍,而且如果貨量不夠多,不夠大客戶,還沒辦法馬上換約成功。
承攬業總經理 陳志強:「目前談約的情況,比去年來講增加很多的難度,美國線來講,目前約還沒下來,因為我們不是大型 超過10萬TEU以上的公司。」
承攬業表示今年歐美線長約難談,而且不是超過10萬TEU以上的大客戶,還不一定能馬上排的到,供應鏈吃緊下,為了確保進口貨物能夠運達,仍不乏有貨主以高價搶櫃。
承攬業總經理 陳志強:「美西(新約)大約落在6千(美元/40呎)左右,美東(新約)大約落在8千-1萬(美元/40呎)左右,在去年的1.5倍以上,那這一部分等於是今年的貨主,心裡要有個準備,不可能再有過去低價錢的狀況發生。」
表示美國線長約最少1.5倍起跳,歐洲線也從去年每40呎櫃 4000美元,來到8000美元呈現翻倍,不過來看最新貨櫃SCFI運價指數已連九跌,3/18號來到4,540.31點,除了美東線持平,其他主要航線持續修正,歐洲線下跌3.16%、美西線下跌1.1%,東南亞線新加坡航點下跌1.56%。
業者就表示,美東線之所以持平,是受到長榮海運旗下長程輪上周擱淺港口影響,其他線路下滑原因,則是受到俄烏戰事引發市場憂慮,以及中國疫情升溫,清零措施引發深圳封城、上海半封城 工廠生產與出貨量減少 。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 詹盛元:「中國雖然延續清零政策,但是管制不像過去嚴格,故隨著製造業生產可望在3月底4月初回溫,至於全年要高檔持續探高,這方面比較不容易。」
而業者坦承高價長約就像是一場豪賭,畢竟運價整體要到Q3才能明朗化,不過在進口商以及承攬業的高價換約態勢下,也讓外界一覽快速變動的海運市場帶給市場的高壓。(記者貝庭、張皓普/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