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是小吃裡常出現的一味,能為菜色提味,也有不少人認為香菜是大魔王,光聞就讓人反感排斥。彰化北斗有這對七年級顏氏兄弟,不但熱愛香菜還和它的淵源很深,生為第三代香菜農,不忍自家香菜因為天候價格崩盤,決定著手研發香菜拌麵、香菜鳳梨酥等副產品,年營收破千萬元!他們是如何讓傳統香菜華麗轉身?像這一款猶如抹茶顏色般的綠麵條,單吃不但帶點蔬菜香,若是再加上這一包乾燥的香菜片,更是幫這一碗椒麻拌麵畫龍點睛。
香菜農第三代顏名源說:「綠麵條的比例大概是四十克的麵粉用一克的香菜粉,然後顏色非常天然非常漂亮,因為這些香菜粉都是家裡自己種的香菜,百分百下去乾燥磨成粉的,完全不加著色劑還有其他化學色素。」
生為香菜農第三代的顏名源,2019年為了搶攻百億元的乾拌麵市場,他發揮所學把大學專攻食品研究的精神,拿來和弟弟顏佑任著手研發,市面上絕無僅有的香菜拌麵,但一開始光是麵條的色澤問題就讓他們傷透腦筋。
弟弟顏佑任說:「因為麵你要把它顏色做的翠綠又要Q,在於香菜粉那個拿捏比例跟乾燥的部分,那個是很難,有時候你差個五秒那個就差很多。相較於很多外面的麵,它是用色素下去做,顏色是百分之百不會有誤差。」
所幸在兩人苦口婆心的向消費者解釋下,市場反應超出預期,一個月可以賣出兩萬多包,這一對七年級顏氏兄弟會這麼用心成立自有品牌,全是因為從小到大不但幫忙長輩分擔田裡的工作,還時常看著大夥的辛苦付諸流水,這讓他們接班後更加堅信,必須用自身的力量守住爺爺流傳下來超過一甲子的香菜田。
哥哥顏名源說:「香菜它在冬天盛產時價格非常低,農民的心常在淌血,那我跟弟弟就想到可以開發一些香菜的副產品,把香菜加工成乾燥香菜粉,幫助農民在價格不好時多了新的出路。」
因為香菜不屬於大宗物資,只能靠人力彎著腰慢慢採收。雖然成長期大約五十天,一年四季皆能採收,但若是夏天高溫上看三十五度就很難生長,必須幫土壤做一些降溫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全台將近九成的香菜都來自於彰化北斗。
弟弟顏佑任說:「經緯度其實有差,像同一個品種的種子你在彰化這邊種跟在南部種,它長出來的品質跟香氣不一樣。像我們有去過日本,他們種出來的香菜沒有我們台灣彰化這邊香,它們的氣味明顯不足,而且它們的味道比較偏一個作物叫巴西利(荷蘭芹)。」
正因為香菜的特殊氣味連蟲子都會怕,所以種植時只要施肥無須噴灑農藥,但顏佑任說香菜最怕的就是鄰田汙染和輪作問題。而且香菜曝曬太久會枯萎,採收時還得跟時間賽跑,得趕在四個小時以內送回合作社用水清洗。一籃籃處理好的香菜有將近八成是送往傳統市場,剩下的兩成兄弟倆開始專攻價格較為穩定的超市賣場等大型通路,另外合作社的冰山一角,暗藏著比傳統重兩倍的"加長版"香菜,原來這些都是要送去加工廠磨成香菜細粉,經過高溫乾燥後,不但可以保存一年以上,而且還帶有一股獨特的天然香氣,這也讓熱愛香菜的飲料業者突發奇想,調配出一系列的香菜飲品,像這一杯香菜拿鐵咖啡,唯美的三色漸層是店裡的獨家招牌,喝來不但清新順口完全沒有香菜味。後來腦筋動得快的顏氏兄弟索性把目標客群鎖定在香菜控,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大膽研發,把新鮮的香菜碎末混搭到鳳梨內餡中,完全顛覆了一般人對鳳梨酥的傳統印象。
弟弟顏佑任說:「跟哥哥接手後,在香菜的種植產量增加差不多20%至30%,可是香菜周邊副產品的營業額,每個月增加差不多兩百萬到三百萬元。」
在兄弟倆的攜手努力下,他們不只要讓原本不敢吃香菜的民眾,突破心防勇於嚐鮮,更希望藉由伴手禮文化,把台灣的香菜推廣到全世界,讓更多人知道香菜已經不再只是個點綴陪襯的小配角,它也能華麗轉身變成耀眼的明日之星。(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