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老牌三代貢丸王 年產兩千萬顆賣全台
經過捶打後的貢丸,口感帶有嚼勁,吃得出肉質的鮮甜味,搭配大骨燉煮的清湯,是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國民小吃。(記者劉鑫昌/攝影)
▲經過捶打後的貢丸,口感帶有嚼勁,吃得出肉質的鮮甜味,搭配大骨燉煮的清湯,是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國民小吃。(記者劉鑫昌/攝影)
字級:
A+
A-

新竹一家傳承三代的貢丸老店,一年至少生產兩千六百萬顆貢丸!老店從城隍廟前的小攤起家,是新竹當地最”資深”的貢丸業者,已有八十年歷史。第三代老闆葉聰敏不只傳承了阿公和爸爸的好手藝,還擴大到中央工廠等級的生產規模,更研發出紅麴、墨魚,甚至剝皮辣椒口味,幾乎北台灣的傳統市場和全台通路,都可以看得到。

要做出一顆好吃的貢丸,從原料處理開始,就得”頂真”、不能馬虎,從雲林來的電宰豬後腿肉,是老闆葉聰敏的選擇。

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我們選的都是豬的後腿肉,因為後腿肉它的油脂,它的筋膜,會比較少一點,就比較不帶油的。我們製作的過程中不帶油,會把漿打得更好,貢丸會更脆、更有彈性。」

切片後的電宰冷凍豬後腿肉,不能馬上處理,得送進冷藏室降溫。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我們調到0℃到2℃左右的冰度,再拿出來絞,讓每一塊的豬肉,它的溫度都非常的均勻,有點像熟成一樣感覺。」

絞好的瘦肉,一次五百斤,全放進攪拌機裡,和豬油、調味料一起打成豬肉漿,這道程序,可說是貢丸製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打漿,除了要讓豬肉纖維均勻細碎,在攪拌過程,還要確保溫度的控制,做出來的丸子才會Q彈。但光是這樣,其實還達不到葉聰敏的要求。

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我們是用三日工法來做這個貢丸,切肉切完,冷藏靜置24小時,把每一塊肉的溫度,都達到0度到2度。第二天,再把切好的肉,拿去絞肉打漿,打完漿之後再放進來。有點像收斂水一樣,要收斂一下。」

粉色的肉泥,經過機器塑形,成為一顆顆飽滿圓潤的貢丸。過程中,還得隨機抽驗大小重量,確保品質一致。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經過這樣子下來,整個這邊的水溫,大概是85度,前段85度,到後段大概90度,我們不是用很熱的水把它煮熟,有點像用燜的方式,這樣貢丸的彈性,才不會流失掉,裡面的油脂,也比較不會流失掉。」

新竹老牌三代貢丸王 年產兩千萬顆賣全台

最早站在爐邊煮貢丸的,是葉聰敏的阿公。八十年前,就在新竹城隍廟旁賣貢丸,後來遷進中央市場擺攤。做貢丸的活,算是家學淵源,他從小就必須熟練。

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以前沒有機器來成形的時候,那我們都用手工做。每天光擠這貢丸,擠一、兩百斤,那個手都腫起來了,尤其在那個七、八度的時候,那個漿是一、兩度。你每天這樣碰,碰那些漿,好像碰冰淇淋一樣,非常辛苦。」

正因為如此,當年他退伍回到新竹,也一度抗拒接手家裡生意。那時他選擇到外頭創業開洗衣店小有成績,後來在爸媽的親情呼喚下,不得已,才回了家。

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果菜市場都是凌晨差不多兩、三點就要送貨了,所以我晚上十一點,就開始一個人,烏漆嘛黑的市場裡面,在那邊切肉、打漿、煮貢丸、包裝,自己一個人。」

從五斤、十斤開始,慢慢擴大產量,到現在小有規模的貢丸工廠,從切肉、打漿、烹煮、急速冷卻到後端包裝一氣呵成。葉家的貢丸品牌響亮,遍布北台灣市場和大通路,他對阿公傳下來的貢丸事業心懷感激,對推廣新竹貢丸,更有著滿滿的熱情,與同業一起舉辦「新竹米粉貢丸節」外,也想保留屬於新竹人的飲食文化。

貢丸老店第三代 葉聰敏:「我們的西門市場、中央市場,發生了一場大火,把三百多個攤子,一早上燒光了。那時候才想到說,我以後繼續做,有什麼東西可以保留下來?如果我有一個文化會館,我們可以把貢丸這樣一個傳承的精神保留下來。」

在葉聰敏設立的文化會館裡,消費者可以透過親身體驗,了解早期一顆貢丸,究竟是怎麼製作出來的。遊客帶著美好的體驗回家,口碑力量,讓葉家的招牌,在滿街的貢丸商家裡,成功奪得目光和肯定。這一份成就,為葉聰敏八十年的貢丸家業,帶來了最好的回饋。(記者鍾惠晴、劉鑫昌/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廣告]休息一下,增值財富,也要投資健康喔↓↓↓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
跳過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