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廠<藥華藥>去年因專利權紛爭,遭國際仲裁48億元賠款,但在15號的最終判定是翻盤為勝訴、無須賠償。對此,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在接受我們專訪時也藏不住喜悅心情 ! 同時透露,去年底在美國上市的罕病新藥,用藥迴響高於預期,讓營運展望正向。而事實上國內生技醫藥族群,近來解盲、藥證捷報一樁樁!初步統計今年可望再爭取至少10張國際藥證。
藥華藥董事長 詹青柳:「總算等到在最高法院的時候,還我們清白!非常令人喜悅的事情,所以我說今年是個好年,一開始我們就有這麼好的結果。」
仲裁結果一舉翻盤上演大逆轉!新藥台廠藥華藥與歐洲代理商AOP專利權仲裁案纏訟4年,去年一度遭判賠48億鉅額,讓藥華藥成市場熱議的全額交割股王,但15號獲德國最高法院裁定勝訴。董事長詹青柳暢快直言,今年如飛機加滿油,準備起飛,而乘載的正是被國際間視為重磅新藥的這項專利。
直擊藥華藥生物安全實驗室,整排等比縮小的發酵槽,由博士級科學團隊啟動原料藥測試,揭秘從研發到生產,耗時18年的長效型干擾素,用於罕病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近2年順利拿下6國藥證,去年11月再獲美國FDA核可,以台灣自行研發之姿,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PV一線用藥。
藥華藥董事長 詹青柳:「所謂第一線就是說 (PV)病人一有這個病 我就讓他用,(FDA)它有說我們這個藥是PV的病人,不管你過去有接受過什麼樣的治療,都是一個首選的(治療PV)藥品,所以主要的市場,大概在這一兩年之內都可以取得(藥證)。」
尤其鎖定美國市場約10萬名PV患者須終身換藥的需求,預估每年換藥商機至少500億元,而本身具FDA背景的詹青柳也有信心,今年再拚出日本藥證;團隊另一大核心人物 ,醫藥研發出身的創辦人林國鐘則亮出數據,顯示上市至今2個月用藥人數已高於預期。
藥華藥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國鐘:「製造會在台灣,所以新廠今年會動工。今年需求量比去年是倍數,而且不是一倍,是幾倍的成長 。那這個是有一點點,比我們估計的要提早發生,那我們很樂觀其成。」
看好今年新動能挹注,只是近來市場投資氛圍,過度將解盲過關或取得藥證,視為藥廠的成敗關鍵,事實上上市並非最後一哩路。像國際大廠Biogen被譽為世紀之藥的阿茲海默症新藥,去年開創性上市,卻意外滯銷,因此對新藥而言,後面的授權銷售更極具市場考驗。
藥華藥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國鐘:「Biogen好可惜!它Price wrong它把價錢訂錯,給你這麼好的(上市)機會,至少利用這個基礎永遠領先,第二代、第三代會一直出來。我們一開始定位我們這個藥,就是說已經有的藥,我要做得更好。生物科技會被這麼重視,是大家真的相信生物科技的突破,確實會對人類真的很大的改善。」
台灣生技產業沉潛40年,近3年在疫情之下 ,推升市場接受度,台廠藥證、解盲捷報一波接一波,包括新藥廠
藥華藥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國鐘:「你會看到這是台灣真正可以發展,小而美,而且這powerful 很有影響力。」
藥華藥董事長 詹青柳:「我是覺得要叫護國群山,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我們將來可以去做更有挑戰性的藥品,那台灣的生技界就可以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台灣生技廠精進研發實力,接棒迎接成果,也為重返兆元市值的生技產業,打下堅毅磐石。(記者 蔡佳芸、尤彩礽/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