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就醫習慣改變,不少傳統中藥行都出現經營困境。意識到危機,新北市新莊一家中藥行第二代,張修豪、張惠雯和張博勛三兄妹,決定要做一番改變,很跳tone的在中藥行裡賣咖啡,他們用八角、花椒、桂枝等藥材烘焙咖啡豆,讓咖啡喝來有中藥的風味,還開發出漢方鬆餅、當歸蜜芋頭等點心,成功吸引年輕客群,翻轉老中藥行的命運。
把八角、花椒、桂枝等藥材的味道,烘進咖啡豆裡,而不只是單純的賣咖啡,
張家兄妹想藉由創新的中藥咖啡,讓年輕客群願意走進中藥行,「它的意義是,你真的是一個主題式的咖啡館,又是中藥房,兩個做結合,年輕人就會覺得相當的有意思,我們藉由咖啡這個做為一個連結的橋樑,讓他們帶入中藥的平台,」中藥行第二代、排行老三的張博勛說。
心心念念的,都是要讓年輕人能夠認識中藥,父親在新北市新莊經營了三十多年的中藥行,看著產業從盛到衰,回想中藥行興盛的年代,店裡客人總是絡繹不絕,小小年紀的他就得幫忙家裡處理藥材,「印象中,我從小學二級就開始幫忙了,我們從小就是這樣做習慣了」。
從小耳濡目染,對藥材相當了解,過去還得學會配帖、抓藥,才能應付不斷上門的客人,但隨著全民健保實施,民眾用藥習慣改變,傳統中藥行逐漸凋零,這讓從小在中藥行長大的張家三兄妹,覺得憂慮,張博勛分析,「當年的環境背景是沒有那麼多的便利超商,也沒有那麼多超市,現在超市連藥膳包都可以賣,以前要買中藥材,一定要到中藥房,加上沒有健保,民眾要養生燉補,一定得到中藥行」。
除了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還有原有客層日漸老化,「客人從原本的叔叔阿姨變成阿公阿嬤,他們年紀越來越大了,也沒看到年輕人進來,」老二張惠雯十分感慨。
▲中藥行二代三兄妹從小學會抓藥、配帖,不捨父親辛苦創立的中藥行沒落,想找一條新出路。記者許聿恭/攝影
不捨父親辛苦創立的中藥行越來越沒落,他們想要找一條新出路,張惠雯回憶,「我們是扶著這裡的藥櫃長大的,扶著藥櫃學走路,這樣站起來的,我們對中藥房其實很有情感」,體認到爸爸年紀越來越大,有一天也會退休,三兄妹都希望,能把中藥行傳承下去。
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在張惠雯的提議下,愛喝咖啡的三兄妹就這麼決定,
要在中藥行裡賣咖啡,既然要賣咖啡,就不能賣一般咖啡,而是要能吸引年輕人興趣的中藥咖啡,「幾年前我們要踏入這個領域的時候,我們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因為他們最常吃的東西是麻辣鍋,裡面最常放的是什麼?花椒,年輕人也不懂什麼叫黃耆,但是年輕人一定知道八角,因為茶葉蛋,」張博勛說。
想讓中藥和咖啡產生連結,曾經在日本學習烘豆,也對咖啡很有研究的張博勛
開始嘗試用藥材烘咖啡豆,花了一兩年的時間,試過紅棗和西洋參等藥材,最後才選定八角、花椒、桂花、桂枝等四種,做為烘焙咖啡豆的藥材,「我本身是學精品咖啡的,精品咖啡該有的前段、中段、後段,香氣、花香、果香,是我們喝黑咖啡的人會注重的,」但要怎麼樣把藥材的香氣放到裡面,又不突兀,才是最關鍵的。
這裡的咖啡走精品路線,打出綿密奶泡,再點綴一顆八角,獨特的中藥拿鐵,
口感滑順香醇,喝得到淡淡的八角風味;八角黑咖啡喝來有果酸和花香的味道,同時也喝得到八角的風味;另一款桂花拿鐵,淡淡的桂花香氣,和咖啡香完美交融。
成功烘焙出有中藥風味的咖啡豆,三兄妹也著手改造家裡的老中藥行,在傳統的中藥櫃前,設立咖啡吧台,瓶瓶罐罐的中藥材和和咖啡機,在這裡新舊共存
是中藥行,也是咖啡館。
從中藥咖啡開始,慢慢建構出符合時代潮流的中藥行,再搭配年輕人會感興趣的漢方點心,吸引他們走進來。加入枸杞汁,天然發酵的麵糰,製作而成的比利時鬆餅,表皮酥脆,口感厚實又養生,還有參鬚蜜地瓜和當歸蜜芋頭,也很受年輕客人的歡迎,是店裡的人氣甜點。
經過一番改造,老中藥行有了新風貌,不少年輕人為了喝咖啡而來,坐在吧台前,近距離觀看抓藥過程,也引發對中藥的興趣。
在傳統中藥發展的困境中,張家三兄妹努力突圍,以創新思維經營,用新世代熟悉的方式,發揚中藥文化,成功吸引年輕族群駐足,也扭轉了老中藥行的命運。 (記者盧映利、許聿恭/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