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能不能快速普及,消除充電焦慮將是最大關鍵,尤其想開著電動車出遠門,不免會擔心沒電可充的問題。現在有能源業者結合充電樁、餐飲、和貨車,變成充電小蜜蜂,可以駐點在偏遠地區、或者依照活動的需求,更靈活的調整充電樁的位置。
開啟倉門像展開翅膀,車上咖啡機、餐點一應俱全,再擺上坐椅,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行動餐車,但仔細看背後,還有雙載充電槍,可以讓電動車駕駛人用餐加充電,一次滿足。
能源科技公司創辦人 周哲平:「偏遠的地方都沒有辦法建設充電站,車主有反應就是說,就是他們在聚會的時候,充電站也不夠,(充電車)能量是100度電,相當於10個家庭的一天平均用電量,
那它可以服務大概50台機車充飽電,然後這個燃料用完之後,可以再用額外的燃料,再補進去,它100公升的燃料、可以轉換成100度電,所以是要充汽車的話,目前這一個可以充飽一台電動車。」
3.5頓貨車穿梭道路,但這次載的不是貨物、而是電。實現了充電站移動的能力,不用等待台電拉線、建置充電設備,用甲醇水燃料,透過醇氫發電,又能趴趴走的移動充電站,解鎖佈建設備,耗時冗長的等待,翻開了充電新頁。
能源科技公司創辦人 周哲平:「最先佈點到澎湖,我們澎湖當地的民宿業者,還有一些停車場的業者,其實在跟我們洽談,在花火節的時候,他們希望可以,服務電動機車,但是這個花火節就是車很多,那充電站也不夠,所以我們就可以像小蜜蜂一樣移動到海灘 ,一些景點這樣子去服務他們。」
而能源商結合餐飲與充電樁,打造的充電餐車,擴大了電動車的活動範圍,即便在偏遠的郊區,也能利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充電。
能源服務公司營銷部襄理黃彥憪:「不需要額外的拉電牽電,它補足,它只要在研發新能源電池上面,可以補足就可以快速充電,在近一兩年的部分,就可以看到氫能源的發電,所以它在市場上的營運模式、商業模式來說是蠻成熟的。可以很快的進入市場,給代銷中心、建商所使用,臨時租用的移動充電站。」
台灣即將出現充電小蜜蜂,而德國車廠更打造了充電貨櫃,一台可以提供10輛電動車,同時補充能源。
一次提供2100度,滿足10台車同時快充的需求。還有另一種是美國的新創業者,把貨櫃改裝成電動車的充電站,再用卡車頭拖曳到指定地點,但還是要連接電纜才能供電。但是不論是台灣才剛剛起步的充電小蜜蜂、還是大型的充電貨櫃,都能提升充電的機動性,同時還能依照活動和場域的需求靈活運用,降低電動車主的里程焦慮,加速電動車的普及化。(陳盈卉 奚詩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