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第26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在兩周的密集會議和協商後,化下句點,將近200個國家,通過<氣候變遷>全球性協議,但還是沒有達到<科學家>認為應該要訂下<抑制危險氣溫上升>必須採取的標準。
COP26主席 Alok Sharma:「現在我邀請各國代表做出最終決議,沒有反對意見,協議確立。」
英國時間13日晚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終於畫下句點。來自近200國的代表,經過15天馬拉松談判後達成協議,地主英國的COP26主席夏瑪最終語帶哽咽,熱淚盈眶。
COP26主席 Alok Sharma:「我要為協商過程的發展致歉,我深感抱歉。」
最終達成協議內容包含,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增幅低於攝氏1.5度;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並逐步減少未經廢氣排放處理的煤電用量;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同時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也將在2022年底前,檢討2030年階段性碳排目標,也就是全球碳排減少45%;而已開發國家在2025年前將增資一倍,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
印度和中國最後一刻仍然堅持,必須淡化協議當中,化石燃料相關措辭,歐洲委員會副主席認為,能夠達成協議,創下歷史性一刻。
歐洲委員會副主席 FRA
不過協議一出飽受批評。專家認為,協議沒有達成,抑制氣溫上升措施,甚至氣候脆弱國家,氣憤難平。
孟加拉全球氣候行動專家諮詢小組主席 SSALEEMUL HUQ:「這是個失敗協議完全失敗,這就像對貧窮居民判死刑,就好像污染者說,見鬼吧!我們不在乎!我們不會給你一分錢!」
協議引發歐洲和氣候脆弱國家不滿,主席夏瑪強調,比起協議達成,更重要的是,後續各國是否能照協議執行策略,共同應對氣候變遷。(記者/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