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時間密碼
國人1年吃掉6百萬隻 入秋"紅蟳"嚐鮮期
字級:
A+
A-

時序進入秋天正是大啖紅蟳的季節,但這幾年全球需求增,加上疫情影響,進口價格在近10年間上漲超過五成
農委會水試所花了6年時間總算培育出第一批全人工養殖的紅蟳,可望翻轉國內九成紅蟳都靠進口的現況。

橘紅色肥美的紅蟳切開來飽滿的蟹膏彈牙肉質,散發出十足的鮮味讓人食指大動,時序進入秋天 正是大啖紅蟳的好時機,國人一年就能吃掉6百萬隻,年產值達十億。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陳君如:「種蟹我們一開始都是嘗試進口,國內天然的不容易找到,(種蟹)進到台灣以後常常不如我們期待,很可能一下子就死掉或者甚至帶病進來。」

台灣的紅蟳90%靠進口但這幾年全球需求增加上疫情影響,進口價格在近10年間上漲超過五成,農委會花6年時間總算培育出第一批全人工養殖的紅蟳,已經技轉給7家廠商,目標3年內 蟹苗年產能增10倍,可望翻轉仰賴進口的現況。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陳君如:「獨立盒直接就是在貨櫃屋裡面養殖,那貨櫃的上方我們一樣弄太陽能板,低3~5度就對於生物的緊迫就少很多,一方面可以把養殖屋養得好,甚至還可以賣電。」

漁業資源枯竭紅蟳價格水漲船高,台灣養殖紅蟳中型零售價格每公斤400至600元,進口紅蟳每公斤800至1100元年年都在攀升,台灣年需求量曾經達到4000公噸,若能完全養殖提高存活率,未來也期盼外銷到日本韓國大陸甚至歐美國家,持續擴展深具產業價值。(記者徐詩涵、陳昱志/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