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時序進入秋天正是大啖紅蟳的季節,但這幾年全球需求增,加上疫情影響,進口價格在近10年間上漲超過五成
農委會水試所花了6年時間總算培育出第一批全人工養殖的紅蟳,可望翻轉國內九成紅蟳都靠進口的現況。
橘紅色肥美的紅蟳切開來飽滿的蟹膏彈牙肉質,散發出十足的鮮味讓人食指大動,時序進入秋天 正是大啖紅蟳的好時機,國人一年就能吃掉6百萬隻,年產值達十億。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陳君如:「種蟹我們一開始都是嘗試進口,國內天然的不容易找到,(種蟹)進到台灣以後常常不如我們期待,很可能一下子就死掉或者甚至帶病進來。」
台灣的紅蟳90%靠進口但這幾年全球需求增加上疫情影響,進口價格在近10年間上漲超過五成,農委會花6年時間總算培育出第一批全人工養殖的紅蟳,已經技轉給7家廠商,目標3年內 蟹苗年產能增10倍,可望翻轉仰賴進口的現況。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 陳君如:「獨立盒直接就是在貨櫃屋裡面養殖,那貨櫃的上方我們一樣弄太陽能板,低3~5度就對於生物的緊迫就少很多,一方面可以把養殖屋養得好,甚至還可以賣電。」
漁業資源枯竭紅蟳價格水漲船高,台灣養殖紅蟳中型零售價格每公斤400至600元,進口紅蟳每公斤800至1100元年年都在攀升,台灣年需求量曾經達到4000公噸,若能完全養殖提高存活率,未來也期盼外銷到日本韓國大陸甚至歐美國家,持續擴展深具產業價值。(記者徐詩涵、陳昱志/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