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理監事會議即將在中秋連假後召開,央行卻罕見在臉書發文示警,將中國房地產商恒大的破產危機,與「雷曼事件」拿來相比,指出擔憂醞釀成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潮。央行官員雖然對此表示「不予置評」,但外界解讀,房產監理恐怕持續成為,這次理監事會討論焦點。
近期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台灣央行罕見示警,在臉書寫著擔憂引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潮,甚至提出恒大危機,就被外界視為中國版的雷曼時刻。
央行臉書把恒大破產危機與雷曼事件拿來相比,卻讓金融圈議論紛紛,因為金管會統計金融業對恒大,其實曝險不高,只有約22億元。央行官員雖對此表示「不予置評」,但仍無法消除外界擔憂。
而央行選在理監事會前大談恒大風暴,外界解讀,房產監理恐怕持續成為這次會議討論焦點。
央行前業務局長 李勝彥:「是成為一個焦點,央行開始注意不動產的貸款、資金流向,我想也是一個控管手段。因為雷曼兄弟那一段期間,利率提高的太猛太兇太大,導致大家錢付不出來,付不出來就拋棄房地產。現在一個教訓就是發行有價證券之後,你要去緊縮,那就要注意到利率提高的太快太猛,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央行充滿警告意味的PO文,時任央行業務局長、經濟學者李勝彥強調,央行貨幣緊縮的速度是觀察焦點。
也有學者指出雷曼風暴是央行心中不可承受之重,因央行前總裁彭淮南自2008年8月開始連續七度降息,累計降息9碼半,「瘋狂放水」將大筆資金放入市場,因此為了避免重演,央行現在當然更謹慎。
李勝彥進一步比較雷曼兄弟與恒大,最大的差異在發行的資產有沒有證券化,是導致擴散成金融危機的重要關鍵。
央行前業務局長 李勝彥:「如果國內的銀行貸款或發行公債去買恒大的債,就會接著受到它的影響,就像雷曼兄弟發行次級房貸有價證券一樣。」
儘管目前還沒有看到恒大對台灣金融業有系統性風險,但相關不確定性還是讓市場密切關注。(記者 葉俞璘、林秋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