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下,政府舉債進行紓困,根據財政部國庫署公布的國債鐘,截至8月底,中央政府長短債合計約5.8兆元,國民人均負債為24.9萬元,較去年底增加,不過若從紓困特別預算,占GDP比重來看,台灣比率只有約3%,較其他國家來得低,台經院分析,台灣債務結構以內債為主,對經濟衝擊影響小。
非凡新聞記者黃友柔︰「財政部門口秀出最新國債鐘資料,截至8月底,政府長短債合計約5.8兆元,等於平均每人就要負擔國債24.9萬元。」
因應疫情衝擊,政府撒幣紓困,支出增加,加上少子化影響,人口數下滑,因此人均負債持續上升,不過台經院認為,台灣經濟表現優異,債務情況不用過度擔心。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去年台灣是少數擁有正成長的國家,那你有經濟有正成長,稅收當然就能夠某程度上,抵銷債務的部分,債務真的會衝擊到經濟發生問題,最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說你債務持續擴大,另外一個就是說,你大部分的債務結構是外債。」
台經院分析,台灣債務結構以內債為主,對經濟衝擊影響不大。
財政部也表示,從一年以上,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來看,在蔡英文總統上任的2016年,年底長債約有5.3兆元,2016年到2019年底間,都維持在5.3兆元左右,財政狀況穩健,一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政府推出相關紓困振興,長債才增加到5.4兆元,到今年8月底,則擴大到5.7兆元。
如果從紓困特別預算歲出占GDP比率來看,台灣只有約3%,遠低於日本、韓國及中國等多數國家。
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大家會覺得說好像很可怕,每個人負債20幾萬,但實際上是不會對個人,或說未來長期經濟發展產生衝擊,以我們現在的財政條件來看,而且我們現在的債務占GDP的比重,也遠低於把我們的債務上限。」
主計總處先前上修,今年GDP年增率至5.88%,不過在疫情衝擊下,國債鐘做為財政健康的重要提醒,也讓外界持續檢視 ,才能避免債留子孫。(記者黃友柔、謝隆証/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