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今年「雞籠中元祭」邁入第167年,被文化部列為第一號國家無形文化資產,重頭戲是施放水頭燈,不過海洋大學團隊指出,施放後的水頭燈沒有妥善拆卸、沉入海底,加上普渡使用的紙錢,在海底留下了滿滿的垃圾。
雞籠中元祭傳承167年 放水燈帶來海洋危機
「雞籠中元祭」過後,基隆八斗子望海巷海底隨處可見水頭燈留下的電線和大型支架,本該是一片清澈的海底世界,卻充滿漂浮的黃色紙張,都是中元普渡最常見的紙錢,還有一捆捆連橡皮筋都沒拆掉的紙錢。
(紙錢漂浮在海裡。圖/嚴佳代提供)
雞籠中元祭傳承167年,是文化部指定的第一號國家無形文化資產,施放水頭燈更是活動的重要儀式,不過一夜的熱鬧歡騰過後,在海中留下人類活動的痕跡,水頭燈保麗龍底座及上面的裝飾、電燈,都成為大自然無法分解的垃圾。
(施放水頭燈是雞籠中元祭的重頭戲。圖/台視新聞)
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嚴佳代指出,水頭燈的底座其實是很大的關鍵問題,為了讓水頭燈浮起來,早期會用一些保麗龍,現在已經有減少,但還是有很多水頭燈使用保麗龍當底座,這些保麗龍融化後,都會留在海裡。
海洋大學團隊表示,如果回到古法,底座改用竹子,並減少未燃燒的紙錢,或許就可以繼續在文化傳承與環境永續發展間取得平衡。
※本文授權自台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