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字級:
A+
A-

隨著美國企業財報逐漸揭曉,美股投資人又到了面臨「Sell in May and Go Away(5月賣股走人)」的抉擇關頭,但今年全球啟動大多頭榮景,「5月魔咒」到底還能不能信?5月賣股思維是否會衝擊台股表現呢?

5月魔咒失靈?近十年經驗「漲多於跌」
「Sell in May and Go Away」是華爾街每逢5月必定流傳的箴言,由於美股企業財報4月底開始密集公布,加上消費旺季結束,美股每年的5-10月總是比較清淡,投行會建議投資人5月初就快點賣股,直到下一輪消費旺季到來。但「5月賣股潮」的思維到底準不準?先看看近10年美股表現: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根據近十年經驗,美股四大指數5月「漲多於跌」,上漲機率高達7成,表現並不如外界以為的弱勢。但「5月魔咒」可不單指5月,它代表的是市場轉折的時機點,股市通常會在進入夏季後「降溫」,MarketWatch統計標普500指數回報率,過去20-50年「11月至隔年4月」大幅優於「5-10月」,不過近年科技股等「成長股」當道,「5-10月」的回報率也逐漸走揚。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資料來源:MarketWatch

標普500指數近5年「5-10月」回報率攀升至4.31%,逐步逼近「11-4月」表現,若細看四大指數近10年5-10月表現竟也是「漲多於跌」,漲率約6至8成,與印象中5月魔咒的表現截然不同,難道5月賣股思維只是都市傳說嗎?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非凡新聞網整理製表

若回頭看道瓊過去的表現,就會發現「5月魔咒」並非空穴來風,在2008年、2002年、1998年、1987年,甚至1980年代以前,5-10月曾多次出現高點回檔,2008年最重暴跌38%,2002年下殺28%,1987年跌幅也超過2成,幾乎所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屠殺」都出現在這6個月,也讓投資人聞5月色變。

不過股市在大幅回檔的同時,也會出現相應適合的買點,這也是為什麼諺語下半句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提醒投資人別錯過新一輪的行情。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資料來源:全球贏家/非凡新聞網製圖

台股5月開局殺爆 仍比去年超出6千點
不只美股有「五月魔咒」,投資人面對「五窮六絕」的台股也是興致缺缺,由於全球消費旺季結束,電子、傳產同時進入淡季,加上5月是台股首季財報公布期限與報稅季,投資人可能因獲利了結、變現報稅而集體下車,讓台股5月走勢轉為震盪。

#財經懶人包-五月賣股/華爾街名言:"Sell in May and Go Away"!台股表現受影響?數據來說話

台股過去十年5月漲跌五五波,並沒有明顯甩賣情形,但若1987年開始計算,台股前4月表現「漲多於跌」,35個月平均上漲機率約61%,而5、6月則「跌多於漲」,平均下跌機率將近6成。

大多頭行情熱燒 今年要不要Go Away
5月賣股走人的思維深深影響美股投資人,但面對疫後復甦、前所未見的大多頭行情,道瓊、標普指數屢創新高,今年到底該不該賣股Go Away?

瑞士信貸首席策略師Jonathan Golub直言「每年情況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就像今年與去年的5月就有極大的不同。」他對於「尋求押韻的投資策略」不以為然,在看好企業強勁獲利的情況下,將標普500指數年底目標由4300點上修至4600點。

瑞銀財富管理公司也指出,依目前經濟復甦與企業獲利反彈的力道,判斷股市短期觸頂還「言之過早」,建議投資人持續投資、分散曝險。但美國投行Stifel首席股票策略師Barry Banister卻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標普500指數本益比已經處於「泡沫區」,預測美股5-10月恐出現10%修正。

台股對美股表現敏感,加上財報與報稅兩大因素影響,讓台股投資人沒信心,今年5月首個交易日暴跌超過300點,收在17222點,但仍比去年同時間超出6574點,是歷年落差最大的開局表現,加上台股與年線乖離率約25%,投資人不得不居高思危。

「想買又不敢抱」的心態,讓短線當沖客數量爆衝,根據5月6日最新統計,上市當沖買賣金額占比已連續2天創新高,飆上44.43%,當沖成交量占比也達到32.62%新高,當沖當道,加上5月報稅季登場,許多股民急著將股票變現,投資人如果想進場,可要小心提防強大的震盪賣壓。(林恬如/編輯)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