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用綠電再生能源?」
當然是為了環保啊!地球只有一個啊!
「所以企業用綠電,完全是出自對永續經營的道德良心?沒有外部強制力嗎?」
強制力?現在還真的有!
搜尋引擎大神谷歌,早在2007年就完成碳中和,甚至誇下宏願,要在2030年之前零排碳,也就是說每一個你在谷歌大神上問的問題,每一次你在谷歌地圖上找到回家的方法,背後資料中心的運算,碳足跡都是零。這些還不夠,從谷歌、NIKE到蘋果,零排碳,已經不只是這些企業對自身的承諾,而是轉而要求自己的上游供應鏈,都要使用綠電,蘋果就說,供應鏈中已經有70家供應商,超過8百萬千瓦的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因此,台灣身為科技代工重鎮,用綠電,早已不只是為了愛地球,更是為了保訂單。
「這些代工廠其實最近都陸陸續續受到了那些國際廠商的施壓,你每一年都要開始逐步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如果你的表現不好,那大客戶可能考慮不讓你繼續放在供應鏈名單。」綠電交易商瓦特先生創辦人范旭承直白地說。
▲瓦特先生創辦人范旭承。(圖/陳耀隆攝影)
當綠電變成「剛性需求」,很多問題接踵而來,第一個問題是,台灣綠電夠嗎?
「現在是遠遠供不應求,像
除了需求量大,會供不應求,還因為生產者─也就是太陽能發電廠─通常會把電直接賣給台電,併入公共電網,但一旦躉售給台電,因為已經混入所有台電的發電來源,這些再生能源就不能宣稱是綠電。
「台電其實不能把太陽能電廠的電,買了之後又拿出來當綠電賣,因為你的電費單右上角,會有一個你用了一度電,等於多少碳排放,台電買了綠電後的碳抵減那邊已經扣掉了,扣在每一個人身上,所以不能再把他拿出來單獨賣給企業,當成企業的碳抵減。」范旭承解釋。
因此企業要宣稱自己使用綠電,只能像
買了綠電怎麼用?2種輸送方式供給用戶端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綠電電廠拉線,缺點是輸電成本太高,電力供應不穩;另外一種是綠電依舊併入公用電網,台電只負責輸電,雖然輸電網中,一樣也包含核電、燃煤等灰電,但好處是電力穩定,輸電成本低,台電就像每個月寄電費單一樣,每個月會去結算。這時,不管買家是向綠電中間商(如瓦特先生),或直接向太陽能電廠(如沃旭)購買,標檢局都會去看,台電合計幫此買家輸了多少綠電,從而發綠電憑證給工廠。
有了憑證,企業終於可以向國際宣告,自己是綠電使用者了,這種模式叫做「電證
電證分離 「綠電憑證」創資金流鼓勵再生能源
范旭承進一步說明:「電證分離的意思就是說,我用哪裡的電其實我不管,我就是照常用插座上台電的電,我假設我一年用了1萬度電,那我就去買到1萬度電的綠電憑證,我就可以宣稱說我符合100%使用再生能源」。
2020年上線的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平台,就是只賣憑證、不賣電的拍賣網,賣方通常是有設置太陽能板,但不需要被認證使用綠電的公家機關或學校場域。
「工研院在六甲有太陽光電的裝置,一年的話大概可以發電50萬度,50萬度那你簡單講,就換算憑證差不多就是500張,交易的價格大概從最早期,每度差不多就1.4塊,到現在大概差不多就3.7塊左右」工研院綠能環境所組長劉子衙,就說明工研院自己發電,但把憑證賣出去的狀況。
▲工研院綠能環境所組長劉子衙。(圖/陳耀隆攝影)
每度3.7塊,這還只是憑證價格,企業要有電可用,還要再加上台電電價,也因此綠電每度成本,大約變成了5塊錢,是工業電價的2倍,雖然用電只是簡單插個插頭,使用著來自核能、燃煤或太陽能的混合電力,但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憑空創造出有價格的綠電憑證,用政策和資金,希望在2030年之前,讓你使用的灰電當中,綠電的比例,越來越高。(文/張振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