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圈全力推動數位轉型,在AI人工智慧與演算法的應用上也更為廣泛,再加上加密貨幣投資的興起,都讓新科技背後延生的法律問題浮上檯面。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當前問題,由「人工智慧法律 國際研究基金會」舉辦的「第四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國際學術研討會」,2號盛大展開,產官學界專家,同時也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第四屆人工智慧與法律國際學術研討會2號盛大展開,除了吸引重量級專家及民眾前來共襄盛舉,就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都親臨現場。
隨著AI人工智慧與演算法在金融領域快速發展,相互碰撞出火花的同時,「法律」相關衝擊也隨之而來。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朱宸佐:「人工智慧和金融的一個衝擊,最核心的就是法律的問題,如何在一個法律這個規範底下,來發展完善的金融的監管體制,在FinTech這一塊是我們應該由法律來先建構,然後急起直追,去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像是智能客服、理賠機器人等等,都是科技結合金融之下的產物,龐大的資金規模,管理與法規之間整合,成為金融圈在數位轉型路上一大挑戰。
台灣金控董事長 呂詰誠:「我們如何讓這些從業者跟夢想家,可以結合起來來協作,讓這個社會共創更大的價值,因此科技業者跟金融業者不是競爭者,是一個合作者。」
玉山銀行董事長 黃男州:「過去我們在經營的模式是以實體分行為主,目前如果數位的佔比越來越多的話,那你的商業模式要如何改變,你的生態圈要如何構成,這都是很大的考驗。」
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當前問題,這次論壇除了匯聚業界人士,政府官員更是不容缺席,包括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法務部長蔡清祥、立法委員葉毓蘭等人也到現場,用行動支持AI智慧金融的發展。
法務部部長 蔡清祥:「由於加密貨幣他的去中心化跟隱匿性也造成了,很多金融監管的問題,把虛擬貨幣這一塊也納入了一個洗錢防制,對於交易的紀錄要完整,這都是可以來防堵,利用虛擬貨幣做犯罪的行為。」
尤其隨著加密貨幣儼然成為投資新趨勢,運用法律漏洞的資金相關詐騙也與日劇增,研討會除了從倫理、法制監管、資安,甚至刑法等不同角度深入進行探討,同時也跨界邀請歐洲、日本、新加坡等學者一同加入。
為了跟上虛擬貨幣潮流,央行推動的數位貨幣,讓產官學界一致認為是勢在必行。
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王怡心:「會計角色變了,以前是比較像簿記員一樣在整理數據,那現在應該是走向一個顧問的角色,比特幣、以太坊這些數位貨幣,因為你現在要接智能合約,這個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無論是金融科技轉型又或是日常生活,AI科技的滲透已成為新型態,不只考驗著政府與業者們的監管能力,同時也期盼透過人工智慧法律的推動,讓台灣跟上國際腳步。(記者劉馥慈、林秋強/台北報導)